[2002-09-03] 論壇.不能只靠旅遊業和北上設廠
香港不能單靠旅遊業及北上設廠而希冀經濟能復甦,挽救經濟的主要方法還是要發展高科技,在新的國際及周邊經濟環境中,為使香港經濟復甦、科技繁榮及可持續發展,怎樣定位香港的高科技,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大課題……
■吳士樑 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香港經濟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其正處於結構轉型階段,而要成功轉型,為香港經濟增值,以及迎接全球化的種種挑戰,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便必須走高科技、創新及高增值的路線。無可否認,香港現在經濟結構中,高科技產業成分偏低,本地經濟發展科技需求有限,文化傳統與社會環境對科技發展的關注仍有待提高,政府與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也有必要進一步明確與定位。但總的來講,香港是可以發展高科技的,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只是需要把握機遇正確決策,需要揚長避短依靠內地,需要爭取時間迎頭趕上。
香港科技落後的原因
香港在高科技上落後了一大截,有其歷史及客觀原因。過去的港英政府一貫認為香港缺乏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條件,沒有必要進行高層次的基礎研究;同時又一直持所謂的不干預態度,基本上沒有採取優先或支持、鼓勵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政策。此外,港英在政府架構上,長期沒有主管科技發展的機構,沒有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每年的科技研發投入少之又少。再者,本來香港科研基礎已經薄弱,對大規模開發新技術已有相當大的困難,加上香港製造業普遍規模都小,香港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相應的產業經驗和進入能力,均給工業升級和高科技研發帶來困難。
其實,香港發展高科技不但有許多有利條件,而且還具備其他國家發展高科技所不具有的有利條件。
首先,由於特區政府已明確要把基建設施、科技教育、環境改善作為未來重點投資的三大領域,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已有逾百家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了總部,從而使香港具有科技市場訊息靈通,籌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便利的顯著優勢。近些年來,不少「世界級」大企業看好香港及中國大陸市場,或在香港設廠,或同香港企業合組公司,開始將香港作為新產品的「試、產、銷」基地,並以此作為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樑。這種發展趨勢,意味著將給香港帶來巨大的工業投資和高新技術,同時也說明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國際性的高新技術產品市場。
港可成高科技產品試銷地
第二,香港作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有完善的公共機構網絡和符合國際標準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一流的基建和現代化資訊設備等等,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商業環境,已經形成一套完好而有成效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體系,不但有與國際市場打交道的經營和管理經驗,而且有著很多打進各國市場的便利條件和銷售渠道。這些都為香港高新技術產業及相關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市場條件。
港並不缺乏發展科技條件
第三,香港擁有大批熱心高科技產業的政界、工商界、科技學術界人士,擁有一批成功的工業企業家,關注和推動香港高科技的發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就表示,他確信香港無論在資金、決心、傳統或卓越的年輕一代等方面都已具備發展高新科技的條件。出任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的譚宗定,作為具有實幹經驗的科技界頂尖級人物,表示將集中推動香港生物科技、電子、資訊科技及精密電子業的發展,並決心於二至三年內將香港改變為科技設計和研發中心。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指出,投資研究並非要有驚世新發明,而是要塑造研究的文化及心態,令香港追上最新的科技發展。此外,本港不少財團也已積極投資高科技項目,大學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改變入境政策
香港必須發展高科技,也有條件發展高科技,但必須注意的是:不能太急進,不可指望一提出發展高科技,便要在短期內見效;然而,需要決策時又不能遲疑不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行動遲緩,勢必坐失機遇、錯失商機;香港發展高科技必須切合本地實際、需要和可能,同時吸取其他地區的經驗,不可東施效顰,盲目從事。
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各地都在搶人才。不止香港面對「人才缺」,世界各地都有這個問題,培養一批高新尖專才應是香港的當務之急。特區政府必須順應各國的做法,亟待實施有利於香港發展的人口政策,目前的整體人口素質難以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