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3] 香港可建國際服裝中心
■林友樹
全球現有四大時裝都會,包括紐約、倫敦、巴黎和米蘭。香港亦具備發展成為第五個國際時裝中心的基礎與優勢。因為香港的服裝不論在品牌、潮流掌握、創意及設計等方面,都吸收和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精粹;在國際化和獨特風格方面,都達到了世界水平。尤為突出的是香港擁有相當規模的珠三角生產基地和龐大的海內外銷售市場。只要把這些潛在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香港完全可以成為國際第五個服裝中心。
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服裝中心的策略要點,筆者認為有幾個方面可供參考。一是人力資源供應。設立永久性地標(香港時裝精英大道)、表彰本地傑出時裝設計師,以及加強與世界主要時裝城市的著名設計學院進行學生交換計劃,以期增加時裝設計和營銷採購人員的供應。二是提升知識層面。加強對世界時裝潮流及新市場發展潛力的研究,增設時裝資源入門網站,提升紡織業的生產力及產品質素,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國際性時裝貿易展覽活動。三是提供新技術支援。提高現有的「時裝薈萃」的動感形象,並向籌劃中的時裝展場及展示中心提供技術援助。
中國主要紡織品、服裝、化纖的生產量均穩居世界前列,並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出口國。而香港的服裝業現仍停留在加工生產的階段,且大部分服裝生產廠房都搬到珠三角一帶,亦即是,香港服裝發展已擁有珠三角生產基地,亦成中國內地紡織品的主要轉口基地,以及為內地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渠道。
因此,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香港必須採取相應措施配合內地應對反傾銷的競爭。首先是配合和支援內地國有經濟的改革,調整傳統加工產業結構,以應國際競爭之需;第二,配合和支援內地紡織企業朝著集生產、流通、金融、研發和教育於一體的方向發展;第三,加強區域合作。本港可利用生產設計、資金和市場規模優勢,而內地則可發揮資源和人力優勢,彼此形成互補型的分工格局;第四,市場多元化發展。除了鞏固歐美、日本等傳統出口市場外,應積極拓寬國際市場空間,逐漸對東歐、拉美、澳洲等地區出口,從而使出口市場趨於合理。
由此可見,香港服裝業曙光再現,可以再上層樓,並在國際時裝界穩佔一席位,所以本港要達到全球第五大時裝中心的地位,必須大力發掘和發揮香港的原有基礎和潛在優勢,並切實地把它們轉化為經濟效益,為市民帶來就業和實惠。香港要成為國際服裝中心,惟有急起直追,終可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