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9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09-10] 石油和新海灣戰爭

 歷史上美國霸權的發展就是石油霸權的發展。美國總統布什一家三代在從政前都經營石油。小布什政府高官中有二十五人來自石油和汽車行業。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真正的戰略目的是為了控制波斯灣石油……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已經箭在弦上。為什麼美國認定了伊拉克這個敵人,非要興師問罪不可呢?美國至今無法證明伊拉克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狼狽為奸,製造了「九一一」恐怖事件。表面上來看,美國指控「伊拉克部署了大規模殺傷武器,威脅世界和平」,必須及時剷除。實際上,美國反恐戰爭在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之後,就一直無法和敵方正面作戰,因為本•拉登躲藏在暗處,塔利班的頭領奧瑪爾也在逃,美國急需找到一個能夠交鋒的敵人,就非伊拉克莫屬了。

攻伊是為控制波斯灣石油

 其實,美國打擊伊拉克,更重要的根本原因在於,伊拉克是波斯灣的重要國家,而波斯灣是世界石油儲藏和出口最多的地區,伊拉克則是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儲藏國。控制波斯灣的石油,確保美國從該地區的石油供應,這才是新海灣戰爭的真正戰略目的。

 歷史上美國霸權的發展就是石油霸權的發展,一八四五年美國吞併墨西哥的德克薩斯,翌年又發動戰爭吞併了墨西哥一半的領土,就是為了佔有石油資源。當代美國在和石油有關的國際關係問題方面,屢次養虎為患,如日本三十年代後期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準備已經非常明顯,美國仍然一直向沒有石油資源的日本軍國主義當局供應石油,直到日本發動珍珠港突襲。美國曾經長期支持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在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向伊拉克出售大批先進軍備,使伊拉克獲得發展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能力。

 美國總統布什一家三代在從政前都經營石油。現在的布什政府高官中有二十五人來自石油和汽車行業,副總統切尼進入白宮前是一家石油公司的總裁。布什政府為照顧石油財團的利益,甚至不惜退出《京都議定書》。

油價上升及各種意外結果

 美國國內石油產量不斷下降,而且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依靠進口石油,過去十年美國完全依靠進口石油彌補國產石油之不足。美國是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確保美國從國外獲得石油,成為美國政府的戰略重點。新海灣戰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展開的,如果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伊拉克成立新政府,聯合國就會撤銷對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的石油就能源源不斷地出口。

 新海灣戰爭如果打亂波斯灣的石油出口,導致石油價格上升,對東亞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相當影響。中國從一九九三年以來就是石油淨進口國,去年全年進口石油超過六千五百萬噸,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石油消費的四分之一靠進口,其中七成來自波斯灣地區。薩達姆面臨美國和英國的軍事打擊,很可能玉石俱焚,破壞波斯灣地區的石油生產和出口以報復美國和英國。戰爭本身也可能阻礙海灣地區的石油生產和出口。近期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升,反映了市場對新海灣戰爭的憂慮。

 如果新海灣戰爭能夠速戰速決,美國能夠迅速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波斯灣地區的石油供應很快就能恢復正常而且迅速增加。但是,波斯灣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各種矛盾集中的地區,新海灣戰爭也可能引起各種意外的結果,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包括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都值得注意,政府和工商界都宜未雨綢繆,做好應變準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