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16] 論壇.五大理由維護「一國兩制」,何懼立法?放大圖片
本報舉行的「基本法實施五周年」研討會。
「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能只講「兩制」,不講「一國」。國際上始終有一股反華勢力,希望中國四分五裂和永遠貧窮落後,並千方百計要把香港變成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基地。正是這股反華勢力的極少數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而廣大香港市民和外商,是希望立法穩定香港。
■曾憲梓 全國人大常委
當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之後,無論國際上和香港社會,都曾經出現一些不正確的反應。例如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中國政府的權宜之計,是一種與英國的談判策略,而中國一旦收回香港,香港就會變得與中國內地的城市一模一樣。西方有媒體甚至預言:香港回歸之日,就是香港「死亡」之時。在當時,除了別有用心和故意抹黑的人外,許多人對「一國兩制」的錯誤理解和擔憂,是可以理解的,香港當時也因此出現了移民潮。
香港回歸祖國實施「一國兩制」五年多來,儘管由於港英時期遺留下的泡沫經濟破裂,再加上世界經濟不景,香港經濟遇到很大困難,但香港仍然保持了社會和經濟大局的穩定。目前,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的公司超過三千二百家,居亞洲之首,創下十一年來最高紀錄;九十年代初,因擔心「一國兩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現在已有四十多萬人返回香港。
「一國兩制」成功不能僅歸結為「不變」
五年多來的事實說明,「一國兩制」已經成功落實。但是,有一種說法,即把「一國兩制」的成功僅僅歸結於香港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沒有變,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不變」雖然是「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內涵,但並不是全部內涵。「一國兩制」博大精深,包含了許多極其重要的內容,需要我們加深正確認識,才能在實踐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我認為這些重要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國兩制」不能分割
第一,「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能分割和對立起來。但是,現在仍然有人只講「兩制」,不講「一國」,似乎只要講了「一國」,「兩制」就變了,變成只有內地的「一制」了。這種心態,其實忽視了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這在基本法中是清清楚楚寫明的。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歷史的巨大進步,港人的身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國家的主人翁。因此,不能以籠統抽象的「不變」來否定香港回歸的變化,為適應這個變化,港人既要講「兩制」,也要講「一國」,「一國」與「兩制」都應該得到保障。
香港不能成為反華政治基地
第二,在「一國兩制」原則下,香港有義務和責任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在這方面,香港特區首先有義務和責任盡快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防止出現立法真空,防止反華勢力利用香港成為分裂中國和顛覆中央政府的活動基地。對於中國國家安全來說,眾所周知,國際上始終存在一股反華勢力,他們希望中國四分五裂,他們希望中國永遠貧困落後,永遠成為他們的殖民地。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在從事破壞中國穩定、阻礙中國發展和顛覆中國政府的勾當。他們也在千方百計,把香港變成為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顛覆中央政府的基地,正是這一股反華勢力的極少數代理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這是必然的,而廣大市民和外商,是希望立法穩定香港,希望香港不要成為反華的政治基地,影響繁榮穩定和投資環境。
現時有少數人反對立法,又提出政府需以白紙草案形式推出法案,是意圖阻撓政府立法。廣大市民都支持政府就第二十三條立法,希望穩定香港。只有那些反華亂港,意圖推翻中國政府的人才會反對。其實,只要你不做危害國家利益的事,那你怕什麼?立法後,對國家、香港的利益都有保障,這又有何不好?
促進「兩制」雙向流動與合作
第三,在港英時代,為了殖民統治的需要,港英政府利用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邊界,長期實行隔離和疏遠內地的政策,其後果是造成了香港經濟、社會和城市佈局的失衡。現在,如果再把「一國」和「兩制」對立起來,對香港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如果不加強「兩制」的合作,香港就難以避免人才、貨物、資金、消費單向流入內地的趨勢,就很難再發揮樞紐城市和物流中心的功能。所以,香港應該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迅速因應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快跨境交通基建和關口建設,促進粵港之間人才、貨物、資金、消費的雙向流動,充分利用內地的市場空間和經濟動力,使香港經濟盡快擺脫衰退和順利實現轉型。
香港要向好的方面變化
第四,「一國兩制」不是凝固和僵化的,而是充滿生機和不斷發展的。「五十年不變」,指的是香港特區不實行社會主義政策和制度,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而不是指一切都不變,成為「活化石」。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回歸五年來,內地的變化和進步非常大,但香港有許多東西就變化和發展不大,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例如仙股股災、電訊出現癱瘓、禽流感,跨境交通和關口建設發展緩慢,以及兩地合作香港「講多過做」等,都暴露出香港有關制度和辦事方法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我認為鄧小平先生一九八四年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的一段談話,對香港現在十分重要。鄧小平先生說:「我們總不能講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所有方式都是完美無缺的吧?即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間相互比較起來也各有優缺點。把香港引導到更健康的方面,不也是變嗎?向這樣的方面發展變化,香港人是會歡迎的,香港人自己會要求變,這是確定無疑的。」事實證明鄧小平先生的論斷是正確的,香港人現在就要求變,正在發揮靈活應變的優良傳統,進行各方面的改革,特區政府也在改進辦事作風和效率。我非常贊同董特首提出的「與時俱進」的思想,主要官員問責制就是政府施政「與時俱進」的一個變化。當然,改革和變化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對問責制我們也應該允許有這樣的過程,不能一出問題就揪住不放,甚至動不動就要求「落台」,若這樣還有什麼人才願意出來為市民服務呢?
「兩制」合作應平等互利
第五,香港對「一國兩制」,不能有好處時就大講「一國」,要付出努力與配合時就強調「兩制」。例如在需要放寬內地旅客和資金來港時,以及在需要為香港拓展內地市場提供條件時,香港有人就大講「一國」,要求中央給予香港各種各樣的支援和優惠;但是,在需要香港對兩地合作付出努力與配合時,香港有人就強調「兩制」,不願意作出努力與配合,例如在兩地跨境基建的合作、高科技產業的合作等方面,香港似乎就存在這種問題。但是,「兩制」的合作應該是平等互利的,不能只強調對自己有利。
以上五個方面,我認為也是「一國兩制」的重要組成內容。全面落實基本法,需要加深對「一國兩制」的正確理解。
(本文是曾憲梓先生在本報舉行的「基本法實施五周年」研討會上的發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