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2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0-17] 論壇.WTO與兩岸經貿發展

放大圖片

 香港中華總商會三十餘成員參觀今年的秋交會。

 今年秋季廣交會已經開幕,世界各地萬商雲集,來到廣交會尋找商機。大陸企業與海外商家可借助廣交會大做生意,為何兩岸不可?兩岸入世後,台當局亟須對大陸敞開市場大門。希望在明年的廣交會上,兩岸商家能直接做生意……

■余國春 全國政協委員

兩岸經貿發展和「三通」是大勢所趨

 儘管台當局竭力反對台商西進和兩岸「三通」,兩岸經貿發展和「三通」仍然是大勢所趨。過去十多年來,得益於廣大的大陸市場作腹地,台灣產業結構較順利地由勞力密集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產業轉型。據統計,兩岸貿易總額累計已超過二千億美元,台灣在兩岸貿易中獲得的順差累計已近一千五百億美元。去年兩岸的貿易額為三百二十三億美元,今年一至七月兩岸貿易額已達二百三十五億美元,預計到年底,兩岸貿易額可能會超過四百億美元。目前台灣已是大陸的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市場;祖國大陸也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的來源地。祖國大陸市場是台灣經濟增長十分重要的動力。目前,已有約五萬家台商赴大陸投資發展,投資金額與項目也不斷增加。現階段,面臨兩岸入世後的挑戰,台灣能否成功地實現產業的再轉型和升級,在相當程度上仍取決於兩岸經濟能否進一步有效合作。

 由於大陸投資環境在加入世貿後將有很大改善,法律法規將更符合國際慣例,而關稅的降低將使外資和台資企業在大陸市場的份額擴大。此外,開放服務業市場、推進西部大開發以及舉辦二○○八年奧運會等,都將為台商投資提供更多機遇。加入世貿組織後,兩岸經濟的諸多領域從此都將擁有契合的良機以及共同發展的遠景。隨著兩岸入世,台商將掀起新一波赴大陸投資熱潮。台灣「經濟部」一項調查顯示,兩岸入世後,預期在大陸投資的台商明顯增多,約是選擇在台灣投資的二倍。不少台商也表示,入世後大陸投資環境透明度加大,可測性提高,將是台商進入大陸市場的良機。如果台當局能切實放開有關兩岸經貿交流的不合理限制,開放直接「三通」,兩岸的資金、產品以及人員往來將會更加暢通,從而促進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

台當局「假開放、真限制」

 兩岸入世後,台當局能按照WTO原則與規範,對大陸敞開市場大門嗎?根據台當局最近公布的《加入WTO兩岸經貿政策調整執行計劃》,台當局首先以所謂「穩定安全」、兩岸協商、優先推動「可操之在台部分」三個原則,實行有限制「逐步」調整的策略;其次以所謂「台灣優先、全球布局、互利雙贏、風險管理」作為制訂藍圖的原則;再次建立「兩岸經貿安全預警系統」,針對未來兩岸商品、資金、人員、科技交流擴大帶來的「安全管理事項」,建構可以操作的「長期安全網體制」,包括「貿易監測系統」、「大陸投資監測系統」及「陸資監測系統」。該計劃有限度開放大陸資金進島,確定大陸自然人、法人、團體或其它機構可赴台直接投資,但初期只開放含陸資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下的第三地公司赴台進行「間接投資」。在金融往來方面,除已開放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外,台當局指定銀行也可以辦理兩岸進出口通匯業務及個人直、間接匯款業務,但不准受理大陸直接投資及有價證券的投資業務等。可見,台當局力圖建立起一套防禦機制,限制大陸產品和資金入島。

 台灣當局究竟是開放還是限制?在看似開放的背後,卻是層層的限制與關卡,即開放有限,管制更嚴。在一道道關卡之下,大陸產品與資金如何順利進入島內市場?兩岸經貿關係的「間接、單向」格局又怎麼可能改變?

兩個政治目的和三個壓力

 其實,台當局的「假開放、真限制」是出於兩個政治目的和應付三個壓力的策略。

 兩個政治目的是:第一,將兩岸經貿關係導向WTO架構,實現國際化,借以在國際上搞分裂活動;第二,利用WTO規則迫使大陸與其協商談判,以實現在不承認一個中國的情況下兩岸談判的目的。三個要應付的壓力是:第一,按照WTO基本原則與規範,台當局入世的承諾將同樣適用於大陸,如果一點開放姿態也沒有將難於交代;第二,是為了應付島內工商界的壓力,台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已受到島內工商界強烈反對,台當局不得不作出一些開放姿態;第三,是由於台灣經濟的急劇惡化,島內經濟若不能借助大陸市場與資源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今後將面臨更大的困境。

 但是,祖國大陸的立場十分明確,入世後兩岸經貿關係是中國主體同其單獨關稅區間的關係,是一國內部的經貿事務;在目前台當局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兩岸沒有協商談判的基礎,但大陸出於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考慮,提出在「一中」框架內,兩岸經貿和「三通」等問題可以通過兩岸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的談判方式加以解決。

 而且,台當局要真正紓緩三個壓力,必須改變兩岸經貿關係「間接、單向」的格局,否則將給入世後兩岸經貿關係的動力與機遇帶來阻力。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事實也不可能改變。台當局的這種做法,不僅直接違背WTO的基本原則與規範,也不利於台灣經濟自身的發展。

台當局亟需做四件事

 為適應兩岸入世的形勢和扭轉台灣經濟惡化的趨勢,我認為台當局亟需做四件事情:

 第一,不要再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和惡化兩岸關係。近一個時期以來,陳水扁接連發表「台獨」分裂言論,公然鼓吹大陸與台灣是「一邊一國」,表示要以所謂「公民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命運和現狀」。這些分裂言論,重創台灣經濟,許多台灣企業家把股票都賣掉了。現在陳水扁又借「反恐」挑釁大陸,這是極其愚蠢的做法。現階段外商到台灣投資眼睛盯著的是大陸市場,他們中有很多人是把台灣視為進軍大陸的跳板。台當局惡化兩岸關係,外來投資當然會望而卻步。兩岸關係若能改善,台灣經濟才能抓住兩岸入世契機,與大陸經濟同步成長。

 第二,兩岸「三通」攸關台灣加入WTO後整體的經濟發展,目前對台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盡快開放兩岸「三通」。開放兩岸「三通」,僅費用一項,台灣一年就可以節省一千億台幣,更不用說「三通」後會大大刺激外來投資,並有可能使台灣成為經濟全球化中的一個樞紐點。台當局應在「三通」議題上改變阻礙角色,透過民間團體的力量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現階段可以通過兩岸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的談判方式加以解決。

 第三,台當局必須改變目前兩岸經貿關係的「間接、單向」格局,按照WTO原則與規範,對大陸敞開市場大門。兩岸經貿的直接和雙向格局,可發揮經濟上的互補作用。台灣的商品化、市場化能力較強,並在管理和資金等方面有自己的優勢;而大陸不僅有廣大的市場、豐富的資源和充沛的勞力,而且更有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經濟全球化促成了不同經濟體之間的重新整合,兩岸應抓住這一機遇,以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發揮互補優勢,實現經濟上的良性互動,這對兩岸的經濟發展都大有裨益。台灣不可能繞開巨大的大陸市場談發展,而是應該重新定位。台當局反對台商西進和企圖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的「間接、單向」格局,或者採取「戒急用忍」政策,只會使台灣錯過經濟發展和轉型的良好契機。

 第四,兩岸首先可以利用香港的中介地位,進行初步接觸與合作。作為第一步,台灣可以讓台灣企業來香港上市集資,再投資內地的工業。同樣,也要鼓勵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再以香港註冊公司的身份到台灣投資各種業務。兩岸往來,必須是雙向的,台商可以按照世貿的規定到內地設廠設點,內地的企業也可以按照世貿的規定到台灣設廠設點,平等互利,自由貿易。香港是開展雙向投資的一個中間點,時機成熟,再進行兩岸直接投資。

 兩岸「三通」,最先應該是電訊開通,兩地直接通電話。然後是兩地的電視可以在經濟報道、文化生活、電視劇集、歌舞節目方面互相在對方的有線頻道中播放,政治性節目可以暫緩向對方廣播,以建立互相信任的氣氛。

 為了鼓勵兩地的科研合作,兩地大學可以互派學生和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和共同進行科研。

 兩地銀行通匯,勢在必行。大陸已經歡迎台灣銀行到內地設點,台灣也應該讓大陸民營銀行到台灣經營業務,以促進經貿來往。

 兩地互相開放旅遊,促進經濟發展,而發展郵輪旅遊,是一種最好的方式,因為郵輪可以泊在岸邊,遊客白天上岸觀光,晚上又住在船上,容易管理,也提供一種度假休閒的樂趣。

 總之,兩岸「三通」是共同利益所繫,我們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