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3] 教育改革與大學合併
■何 杰
今年度中學會考考生有十二萬七千多人,七分及以下不合格者超過半數,達七萬多,而各科全部不合格而得零分的考生,約為總考生的一成半。「零」分大軍歷來不少,使人愕然!同時今年度高考考生有三萬七千多人,合格並得以入讀各大學者約有半數。如此是以符合有百分之十八的適齡學生就讀大學的目標。數量先行,質量又如何呢?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水平下降
事實上,近年來大學生的水平每況愈下,大學一年級如同為預科補課。中、英語文之成績皆未如人意。有不少大學教師坦言只好「因材施教」,課程內容與試題和評分的水準都降低了,這樣學生近乎百分之百得以如期畢業。各大學校以學生人數獲得財政撥款,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以入學和畢業學生的人數來評核學校的業績。
今年五月,中大出身的國際級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曾以城市大學為例,直言學校雖聘有世界一流的教授,但學生質素不高,「中吃不中用」。雖然港大、中大、科大學校,也有相當成就,如中大的工商管理學科,在亞洲名列首位,但一般與資源的投入並不相稱,亦未有培養出多少能在海外爭一日之長短的傑出人才。現在香港正當經濟結構轉型,與海外各地的競爭日甚一日,社會上急需大量專才,各大學能夠培養出大量合格的人才,以應時代的需要嗎?
正如梁錦松就任教統會主席時所稱,過去的教育制度百孔千瘡,到今改進卻有限,政策仍一片混亂;繼梁錦松之後,卻是一位對教育缺乏認識的老牌官僚,更使人費解,勝任嗎?政府在教育上的撥款,一向名列首位,今年度在經濟不景中,財政預算仍增加百分之八,高達四百九十三億元;這足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但必須用在刀刃上。
現在中、小學校的設施堪稱滿意,但師資和學生的質素則比較落後。在大學中,校園建設、設施和師資均屬上乘,但學生質素則使人失望,這是一個顯著的矛盾。要有理想的教學成果,出人才,學生的素質是主要的。如何辦呢?
如何提高學生質素
一、在大學中,學生為教師評分的辦法,使學業成績落後,不用心向學的學生有恃無恐,而教師亦因此有所顧慮,因影響到教師的評核,而落後學生則藉此為護身符。民主評分的辦法,雖在美國較為盛行;但條件不同,效果迥異。在歐洲則較少採用,名大學更不獲重視。實際上,「民主」被濫用了,在學生質素差的情況下,難以有好效果。
二、社會教育比學校教育對青年學生的成長更為重要,是他們健康成長的基礎。不良的社會風氣和庸俗的行為準則使青年學生深受感染,以致不用心向學,而社會上不良書刊的泛濫和對「自由」的誤解都為主要的成因。社會教育對青年學生影響深遠,自由不要被濫用。
三、以現有學生的質素而言,如何能夠接受英語教學呢?師資的英語能力也成疑,教好學好是保證學生質素的基本要求。為何母語教學有如此大的阻力呢?一是來自社會和家長對母語教學的成效認識上有偏差,二是來自有關的官僚精英,他們出身於用英語教學的傳統名校,因而迷信傳統,未能正確推行母語教學。培正中學以中文教學為主,這是數年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崔琦教授的母校,還有不少傑出的學者和商界人士早年也是受教於中文中學的。
四、過去教育改革屢次未見成效,社會和家長普遍表示不滿;大量資源使用失當,效果成疑。現在在中、小學中,應著重整頓學校,提高教學質量,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志向,樹立理想和民族意識,同時培訓師資也急不容緩。在大學中,應從嚴教學,不應過分追求數量,滿足於數字標準;更應對學生的道德操守和人生理想,以及專門學識和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並重。香港過去在約十年的時間內,大學從三間急增到八所,是否過多。有大學校長和社會人士主張適當合併。最近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竟主張合併為一間綜合性的大學,恰當嗎?
不久前,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教授發表中大和科大合併的言論,引起社會和學界爭議,大學合併之議已成為目前大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應如何看待教育改革與大學合併呢?
大學合併在各國各地區是常見的。倫敦大學早前由二十所院校合併而組成;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以及日本和其他國家也根據不同情況實施大學合併。近年來,中國有多處大學合併:北京的北大、清華,合併其他院校,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也先後合併成為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的大學而知名。期間有天津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有意合併而未成事。合併是大學發展的一個選擇,但亦非合併才得以發展。
大學合併主張合理
港大、中大、科大皆表示要發展成為國際級的一流大學,有足夠條件嗎?現在學校經費有七、八成用於教職員的薪津上,已所餘無幾,三校齊舉是有困難的。況且學生的質素趕得上嗎?在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優秀的學生有限;素材不足,寸步難行。因此,必須集中資源和一流的教所,才收事半功倍之效。合併是一個合適的路向。有報章評論的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意向是「假大空」,不過,有理想目標是可取的。但要有成效,就必須有適當的有創意和積極進取的政策。李國章教授有關大學合併的主張,有政治智慧。而中大和科大已表示對合併曾數次商議並有共識。
最近高等院校教職員會聯合稱此舉違反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中大、科大學生會也表示不滿,認為未有諮詢教職員和學生,先行發表合併的言論,是不對的,要求李國章教授道歉。後者認為沒有錯,無意道歉,這是正確的。當初大學由三所增為八所,有向教師和學生諮詢嗎?教育政策由政府決定理所當然,而諮詢也有必要循程序而行;教師和學生不應諸多責難,妄自尊大。現在有支持和反對兩方面的意見和力量,這是合理的,但應理性行事,不應把問題政治化,這不利於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