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2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要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2-11-23] 議員翻舊帳 指諮詢不足

放大圖片

 蔡素玉批評當局當年諮詢不足。

 【本報訊】(記者 甄健煇、陸智豪)對於今次政府決定緩建部分吐露港隔音屏障,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一方面對政府終於從善如流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也批評當局當年的諮詢不足,在執行有關條例時也過於僵化,未能全盤考慮該區的實際情況。

 當年參與諮詢的大埔區區議員陳平透露,當局向區會提交的報告,重點並非隔音屏障而是吐露港公路的擴闊工程;另一方面,整個「諮詢期」只是一個會議的事,他形容與其稱之為「諮詢」,倒不如「知會」來得確切。

 陳氏又指,政府當年提供的圖樣並無顯示屏障建成後的實際體積,甚至連具體建築地點也欠奉,只籠統說是在「大埔滘一帶」而已。

 立法會議員蔡素玉則直指前運輸局局長吳榮奎就此工程諮詢立會時,提供的資料不足,令議員認為工程對該區居民有利後便通過支持。她批評政府在今次的審批過程中「有很多離譜的地方」,例如高度太高、該路段有的地方十年後才有建屏障的需要等。蔡素玉說,其實除隔音屏障外,尚有許多措施可消減噪音,例如車速限制,以及在樓宇規劃的過程中,盡量將窗戶避開高速公路等。

 不過她認同政府現在不但把工程「叫停」,更承諾全面檢討現行機制,糾正了以往的失誤,是走對了方向。

 立法會議員劉江華亦指出政府當時的諮詢不足,沒有提供工程所用物料等詳細資料,另外事件亦反映政府在執行審批條例時有僵化之弊,事實上政府今次「在諮詢、決定屏障的分布、設計等均有缺失」。但劉氏強調,當局經今次教訓後,應考慮是否需要在客觀標準外,加入因應實際情況的人為判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