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4] 把握特區良機 維護既有自由
二十年了——到底是誰不夠成熟? (下)
吳光正前文說到「普選」帶來的「平均主義」未必適合香港,「均衡參與」反而是可行的「特區政策」。他指出《基本法》已包含所有民主要素,這使港人在過去五年,享有自由。要維持特區的「整體利益」,參政人士要有智慧和勇氣把香港「整體利益」凌駕個別黨派或階層的利益之上。
■吳光正
「心魔」和「野心」
為了九七回歸,香港自一九八二年起,已經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到今天九七成功平穩過渡已為世界所認同,「天」實在沒有塌下來,事實上,「狼來了」也已喊了二十年,口號也該喊累了,曾危言聳聽的那群人自知公信力亦已大大降低,現在為了政治野心還要以「政制掛帥」、為了奪得「話事權」而再撐下去,如果還不認為這是時候放開歷史包袱,解除心魔,開步向前,試問何時才是?這樣真的可以成事嗎?
不時有人語帶挑撥離間的說中國人不知道怎樣團結,但現在看來,似乎港英時期的香港竟比今天的香港更團結,甚至昔日反對殖民地主義的人亦以大局為重,從沒「唱衰」香港,今天的香港,有「唱好派」,也有「唱衰派」,像邱立本先生所說的「社會在互相怨責中不斷內耗」,這個「找尋自我」的過程可以永久延續下去嗎?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試呢,試試改變《基本法說明》內所說的『實際情況』,又或者試試迫使人大常委通過改制也未嘗不可,假如完全不試,豈不變成是向中央『投誠』?不試永遠不會成功,試了或可增加機會。」這樣說其實有點似是而非,皆因政制問題涉及主權、治權,不能不理會中國對此的立場,試圖不理會《基本法》及《基本法說明》內所說的實際情況而開始一場「天方夜譚」,最多擾攘幾年或幾十年,最後能成功嗎?像本文早前說過,中國當年面對英國,亦把大門牢牢關上,寸步不移,現在九七平穩過渡後仍要去硬闖,能稱得上明智嗎?會不會有反效果?
現時市民對政黨及政府的評價不高,此間有些人為了政治野心爭奪「話事權」,會不惜以監察為名,過猶不及地抹黑政府及特首,主要意圖令市民認同所有問題的起因,皆源自特首及特首的選舉方式,似想利用各種內外政治及宗教力量包括民調這類手段向中央施壓,從而改變《基本法說明》內訂下以均衡參與為原則的選舉方式,令中央與特區的關係變成「主權立憲」(Constitutional Sovereignty)或所謂「偽主權」,這一場以香港經濟民生為賭注的賭博,注碼大嗎、風險高嗎,可需要三思?難怪有不少人認為這些政治手法和動作某程度上會對整體社會信心和士氣帶來負面的影響,演變成一場不必要而且無了期的悲劇。
以前有人說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可知道到了今天,亦有人說《中英聯合聲明》以至其後衍生的《基本法》亦是一紙為期五十年、以二○四七年為限的「條約」。
由八二年起談論九七回歸問題至今,香港人對回歸的反應始終不一,有些香港人接受回歸,亦有些香港人仍然不接受——有些是心不服口不服,有些是心不服口服,亦有些心不服但口不說,其實還有許多人既不親中,也不抗中,亦不希望看見親中抗中的鬥爭,只渴求一個平穩、安定、自由的生活環境。
我想引用張志剛先生在其著作《悲劇•悲香港》中一句話:「喜歡還是不喜歡,願意還是不願意,香港是中國主權以內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種關係,已經決定了香港人的身份、位置和倫理。」依法辦事是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要素之一,對《基本法說明》所定的「實際情況」視若無睹,甚至刻意混淆視聽,這種「鴕鳥」行為是否有用?莫非有人怕香港人不夠成熟去理解這事實,抑或這是一種主觀投射?無論如何,這樣也許對香港人有些不公平吧!
把握「特區」的良機
「狼來了」的種種預言沒有體現過。不斷內外唱衰香港,只會於現時政黨及政府的民望下降之際,時刻損害港人的信心。我想各參政人士要有智慧和勇氣把香港「整體利益」凌駕個別黨派或階層的利益之上,在均衡參與的原則上齊心協力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善加利用現有的政制基礎,共同捍衛港人既有的自由。
我們特別要珍惜現在享有的新聞自由,也許社會上有些意見,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已經過了「火位」,常被濫用,尤其「狗仔隊」和無良傳媒的出現,常會對許多人造成難堪和創傷,但我想在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能不能犧牲小我,以若干程度的容忍量,成全大我,皆因在沒有「主權」、沒有「普選」、但仍有「均衡參與」這特區的特殊情況下,新聞自由是維護自由生活方式不變的重要保護網之一,必須盡力捍衛。
儘管香港底子夠厚,也要好好珍惜《基本法》這個「條約」所賦予特區的「借來的時間及空間」,令熱愛自由、勤奮努力的香港人可以一如以往,發揮拚勁,發揮香港精神,為自己的明天努力。
討論政制的基礎已有,討論亦已開始。二十年了,會不會問題不在「市民」成熟不成熟,反而是市民在問「特區」的「政黨」及「參政者」夠不夠成熟?(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