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1-17] 內地電影與國際接軌

放大圖片

內地導演滕文驥與台灣導演李行喜相逢。

 給內地導演們信心的動力,是內地大環境的轉變,政策開放為電影整合帶來較大的自由度,進一步地跟國際市場接軌。

荷里活「合拍」反應好

 去年一百部電影產量之中,合拍片佔了三十多部,除了港、台、韓國電影人的合作,荷里活的電影公司與中國合作也多了,給歐美市場帶來良好的影響。

 我們熟悉的《危險人物》導演昆頓.塔崙天奴到中國拍製的《幹掉比爾》,便覺得到中國大陸拍片是「好吃兼大件」,價廉物美,他拍這部片子比預期超過四十幾天,但是成本比他的預算還省了五百多萬美元,因此在荷里活電影雜誌、《紐約時報》都發表了長篇文章,讚美跟中國大陸合作如何好。

體制改革帶來新希望

 執導《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等片的馮小寧為他的少數民族題材新作《嘎達梅林》未能發行忿忿不平,認為電影發行在中國大陸是個死結,但現在認為,中國電影正在由國營經濟脫胎出來,走向市場經濟,逐步擺脫了傳統的許多制約,因此他對中國電影的前途充滿希望。

故事性和新技術並重

 于本正二○○○年拍製的反貪倡廉題材《生死抉擇》,在內地票房高達一億三千萬,是國產電影賣座最優異的一部,帶起了不少同類型的影視製作,但他目前新的構思,要拍攝另一類題材。「政策的改變,題材就可多樣化,加強了電影的可觀性。」

 畢竟電影必須多樣化,因此必須學習新的電影技術。「研討會」上,來自「上影」的張建亞就介紹他運用特技拍攝《極地營救》的體會和經驗,此片電腦特技佔百分六十,視覺效果出色而廣受歡迎,但畢竟是內地電影罕見的「特技片」,張建亞稱是中國電影「由文言文走向白話文」的第一篇。目前「上影」、「北影」都有電腦特技專科,培養出一批運用電腦製作、電腦動畫製作的藝術家。

新導演湧現呈生機

 去年內地湧現廿一位新導演,新穎的手法和創意得到讚賞,為內地電影呈現出新的生機。首次拍片的陸川,《尋槍》由他自己改編自一部小說,劇本便吸引了姜文自動請纓主演,飾演小鎮的一名警察。此片參加韓國釜山電影節,受到觀眾「對電影毫無保留的熱愛」,但陸川把自己的成績歸功於前輩導演的支持、教導和提攜;目前他再接再厲,準備開拍新片《巡山》。

 內地前輩影人對新人的提攜是一個特點,陸川是前輩編劇陸天明的兒子,自己改編劇本明顯就受父親影響;「導演研討會」的年輕導演,吳天戈是資深導演吳貽弓的兒子、滕華彌則是滕文驥的兒子。據滕文驥的介紹,內地有個培訓年輕導演的計劃,由「年老的」帶動年輕的,技術上的指導之外,也為他們策劃劇本、選擇拍攝場地、擔任監製或美術指導等等,由此帶出了一批新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