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1-17] 香港電影重新啟動

放大圖片

香港導演會會長爾冬陞與台灣導演會會長朱延平交換紀念品。

 多年來,香港電影人為香港電影尋找出路,經歷了痛苦和掙扎,去年,電影市場進一步滑落,導演會會長爾冬陞說,應該是「跌落谷底」的一年,要不是年底出現了《無間道》,實在更令人沮喪。

電影未來就在「整個中國」

 香港電影應該怎麼辦?是電影人共同的思考。

 譬如說:什麼叫「中國電影」?港片蓬勃時期,我們自視很高;台灣電影意氣風發時期,「台片」又稱自己是「國片」,就「中國電影」這一概念,已令人感到迷惘。

 到底我們的電影未來在哪裡呢?當然就是人口、幅員廣大的整個中國,但過去對內地市場,又似乎「遠不可及」。

體制改變大勢所趨

 大家期望內地體制改革開放,這是發展「大中華電影」的客觀因素;如果把人才挖掘、啟動,發揮的功能又可以大得難以想像。

二億票房只是小數目

 文雋就認為,《英雄》在內地收了二億二千多萬已令人振奮,覺得是奇蹟,其實在整個中國大地,看這影片的還只是小部分。

 中國大市場,我們過去只可望梅止渴,陳可辛表示,他就因為等候「大中華電影」等得太久,而只好另闢蹊徑,與亞洲其他地區電影人尋求合作,在合作中交朋結友,同闖海外市場,可算是「窮則變,變則通」了。

「振興影業」有效應

 香港電影多年來都想自我振作,但是苦無出路,人才轉行的轉行、走的走,電影人如何自處呢?

 爾冬陞表示,去年香港影界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組成了「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由吳思遠擔任會長,進行了「振興香港電影工業」的救市行動,終於說服了香港政府撥款五千萬作為「保證金」,運用這筆錢擔保一些私人導演拍戲,受到電影人的歡迎。

有水準才有票房

 吳思遠今次在「研討會」上再表示:我早提出,香港電影在哪裡?在中國大陸!現在已可證實了。他認為港、台電影都有「先天不足」,我們得正視這個現實,才能共同推動「大中華電影」。

 關於效法美國電影「融資」拍片方式,香港政府雖已批准撥款「擔保」,但這並非萬事大吉。吳思遠認為:現在沒有水準的電影,別想要觀眾進戲院,再拍三幾百萬的的小製作已賺不到錢,《英雄》是外資合拍,用的是三地人員合作,張藝謀作招牌才能拍出這樣大片。

 吳思遠現時在上海、北京都經營戲院,票價高至七十元,比香港還要貴,但生意很好,他切身感到要吸引觀眾必須要有水準的影片,他的戲院可以一天收三十萬、五十萬,但也試過「零票房」。

 他說:電影市道是現實的,只有高質素的電影才有可觀性;美國電影商也是現實的,如果中國電影在海外不再吃香,他們也不會拿錢投資。吳思遠認為,現在再分大陸、台灣、香港已不合時宜,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我們應該緊緊結合,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推動「大中華電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