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1-29] 聊天室:從《英雄》想到漢文帝

放大圖片

《英雄》劇照(陳道明飾秦始皇)。

周 天

 寫完《剖析〈英雄〉的創作思路》一文,突然腦子裡卻聯想到了漢文帝。

 秦始皇的奢侈,在中國古來帝王當中,毫無疑問當屬冠軍。《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其陵墓云:「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服徭役者)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錮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近者輒射之(防盜墓)。以水銀為百川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準備陵墓封閉後其燭依舊)不滅者久之。」今日的科學探測,已經從墓上測得,其下確有大量水銀,可見司馬遷記載之可信程度。記載中還不包括秦俑之類。七十餘萬人為他建造陵墓,一造十來年,單是這一項死榮,其奢可知;天下百姓之苦,亦於此可知。卻不料,這位奢侈古來第一的皇帝,死榮竟延續了兩千來年,不但在「文革」中作為法家的「傑出代表」出足了風頭,而且「文革」過後,又因著秦俑的作為旅遊資源的特殊價值,風光如故,或者更甚。

 我們再看漢文帝,漢文帝正好與秦始皇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尚儉薄葬,在史籍記載上,也是很突出的。他平時只穿一種連當時一般富人都嫌寒酸而不肯穿的灰黑色的粗綢衣服;他曾經想在宮中建一小台,一算,要黃金百斤,他說:「百金,是中等人家十家的產業,怎麼能這樣揮霍呢?」於是不造;他的陵墓霸陵,更其簡樸,因山為墓,不起墳,墓中以瓦器為裝飾,明確交代不得用金銀銅錫,還交代,不得發動百姓到靈前哀哭,送葬不得用輕車兵士,治喪期間,不得禁止百姓嫁娶飲酒,等等,規格不但低於當時富人,大約比今天我們報紙上揭露的那些大出喪的幹部還要低些。由此,政府的開銷極低,取之於民亦少,加上一些其他的正確決策,終於能夠做到,在他手上,實行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全免農業稅十三年。我們現在常說要關注弱勢群體,農業人口往往是弱勢群體中之最弱者,所以,全免農業稅十三年,可以說是關注弱勢群體的最佳決策。他的所有前述行為,哪一樁不值得後人傚法?但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不但今日在國際上遠不及秦始皇知名,就是在國內,我們又宣傳了多少?為什麼我們歷史上出現了那樣嚴於道德自律的皇帝,我們這些後代「龍的傳人」不應引以為榮,大力宣揚呢?現在厚葬之風又漸抬頭,為什麼我們在宣傳教育中不善於利用諸如漢文帝的這類歷史實例呢?引領宣傳風尚的袞袞諸公,是否可以對此加以思考呢?

 現在說回秦始皇,我並不是說秦俑不必宣揚,說到底,秦俑也還畢竟是勞動人民的偉大製作,況且秦俑作為難得的旅遊資源,今日若不去發揮它的作用,也未免太傻冒了。我只是說,若是從宏揚歷史正氣、宣揚道德傳統、改變社會風尚的高度看,漢文帝比秦始皇的價值,又是高了不知多少倍的,特別是從引領宣傳風尚的角度而言,頭腦還是應該清醒些的。

 魯迅先生在《拿破崙與隋那》中,對於「殺人不眨眼」的拿破崙遠比發明種牛痘以救世的隋那出名和受人恭維,十分感慨,並且說:「這看法若不改變,我想,世界是還要毀壞,人們也還要吃苦的。」魯迅先生的提醒,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有價值。我想,我們現在,是到了有條件將魯迅先生的遠見卓識付諸實踐的時候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