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4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4-09] 副刊釆風.百家廊:才與用

放大圖片

大型人才招聘會

——讀史札記

曾敏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以浪漫主義的情懷吟詠的詩,但是從他平生的遭遇看,他的「材」並未為世用。只好以「平生好入名山遊」而終於到了江南,最後醉捉明月投釆石磯而仙去。

 李白說的材必有用,是錯誤的浮辭嗎?也不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社會,曾有「懷才不遇」與懷才有遇的人物史例,可以證明是「材必有用」的。

 試根據韓愈提的伯樂與千里馬的警句看,「世有伯樂」,就有千里馬,因此千里馬遇上有慧眼賞識的伯樂,千里馬就價值體現,得遂奔騰之志了。

 例如西漢時代的賈誼,於二十多歲時遇了伯樂,因一位循吏異公的推薦,得漢文帝徵為博士(顧問官)。賈誼以他的才華每逢在朝廷議政的時候,很多年老的官吏都無以發揮,只有賈誼議論縱橫,對答得體,漢文帝十分賞識,一年之中三次升遷到太中大夫,原擬再升以公卿的職位,只是遭到權貴的妒忌、毀謗,結果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封建王國最高級顧問官)令他的政治抱負無從施展,就是這樣從懷才得遇到懷才不遇而鬱鬱自傷。後來雖然奉詔回到京都任梁懷王的太傅,可是漢文帝已對他冷落,令李商隱以詠史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為賈誼一表同情的哀嘆了。

 可是,懷才得遇能伸展才志而風雲際會的人物也有的是,如唐太宗時代的馬周,出身布衣,孤貧好學,浪遊到長安,投身於武官中郎將何常門下為食客。貞觀五年為何常草擬奏章條陳二十餘事,受到唐太宗召見,非常欣賞馬周的才識,拜為監察御吏。馬周之才於貞觀之治發揮了卓越的作用,升任中書令(宰輔),成為唐史上的名臣。

 舉這兩個歷史上的人物,可說都遇上伯樂而躋身朝廷。有機會大顯身手。而賈誼卻失敗了,以屈原自況。寫的《弔屈原賦》、《鵬鳥賦》都是流露因貶謫而產生「同生死、輕去就」的消極思想。司馬遷在《史記•屈賈列傳》也表惋惜。唐代詩人劉長卿以《長沙過賈誼宅》抒寫得更為沉痛—

 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 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弔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 問君何事到天涯

 千載以來,對賈誼向漢文帝屢次上疏,指陳改革制度、更定法令、痛論時弊幾至流涕以提具體措施,卻終不為統治集團所採納,更受當時權貴周勃、灌嬰等排斥,指摘他少不更事,「紛亂國事」。文史記載,歷代文人大體同情他的悲劇結局。

 到了宋代,卻有蘇東坡別具卓識,撰寫一篇《賈誼論》,提出獨到的見解。他不同情賈誼的「懷才不遇」,批評賈誼對改革操之過急,他認為:「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蘇東坡指出周勃是漢之功臣,曾以天子玉璽授漢文帝;灌嬰速兵數十萬,消滅了政變企圖奪取劉氏政權的呂氏集團,他們都是從漢高祖以來的舊臣,怎能要求漢文帝棄於一旦呢?蘇東坡在議論中說:賈誼應該「取遠(長遠考慮),有待(不妨等待)。有忍(容忍一時)」,然後致力於「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周勃、灌嬰之屬,通過深交,減少阻力,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時間對賈誼有利,「然後舉天下而為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可是,賈誼「計不及此,卻爭改革於立談之間,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蘇東坡慨嘆曰:「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看來,蘇東坡的《賈誼論》是有真知灼見的。雖然賈誼的懷才失勢的事跡離今已遠,但伯樂的美談迄今未泯,如千里馬遇了伯樂,能不能神駸千里萬里,就在其識途的本領了,也就是自用的勁力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