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3年9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財經熱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04] 日本經濟增長仍存隱憂

放大圖片

日本政府在1997年為了大幅削減財政赤字而加稅,令經濟重陷衰退。

本報記者 李志祥 梁悅琴

 日本經濟近年出現顯著升幅,令人憧憬持續十年的日本經濟衰退已經完結。不過,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指出,日本實質增長數字的背後仍存在隱憂,有關增長主要是依賴大量出口及當地股市上升,該數字並沒有考慮到通縮持續(日本6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4%)及各行業仍呈產能過剩的情況。

 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錄得連續第六季的實質增長,過去一年共增長2.1%,與美國並駕齊驅,外界對日本的經濟重拾信心,令當地股市的交投增加,日經平均指數自4月底起已銳升達34%,為同期美國股市升幅的三倍。日圓的需求及匯價亦因而上升。德意志銀行較早前將日本今年及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向上調整至1.7%和1.5%,日本官方數據亦顯示,當地企業的投資信心已回升。

GDP連續六季實質增長

 不過,今次日本經濟增長未必完全顯示日本經濟真正復甦《經濟學人》指出,雖然日本實質經濟增長連續第六季上升,但日本第二季的名義GDP大致持平,在過去一年更呈下跌。所謂實質(real)增長,是將名義(nominal)增長率減去通脹率,若經濟體系呈通縮,該程式中「減去通脹率」的部分便會呈正數,導致實質增長數字擴大。

名義開支下跌轉化增長

 名義GDP是衡量一個經濟體系內公司的盈利增長幅度和償債能力,若生產價值以及員工薪酬與盈利的總和仍然收縮,經濟實際上不可能擴張,而日本的名義GDP呈下跌,正是屬於這個情況。日本今年的實質GDP之所以較預期強勁,是因為當地通縮持續,加上國家帳目內錄得的價格下跌速度加快,導致名義開支下跌仍會轉化成實質的增長。

《經濟學人》舉例指出,資本貨物(capital goods,如機器等)的通縮惡化,截至第二季度止年度價格下跌6.9%,雖然導致企業開支額減少,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實質投資看來仍急升。部分經濟學家憂慮日本國家帳目內所引用的通縮數字可能過大,這雖然意味當地的通縮的情況並沒有官方所公布的數字那麼嚴重,但另一方面卻反映日本的實質增長預測過大。

負債纍金融體系仍脆弱

 日本經濟另一隱憂是其金融體系仍然脆弱,銀行負債纍纍,借貸的公司在通縮的情況下更加無力還債,令銀行壞帳有增無減。《經濟學人》表示,日本經濟要在銀行體系整頓和通縮結束後才會獲得真正的復甦,即使最近看好的經濟增長預測實現,日本仍需要數年時間解決過剩的產能及通縮問題,而在產能過剩得到解決前,價格仍會持續下跌。

十年間現數次復甦勢頭

 《經濟學人》指出是次日本的增長升勢不是首次,當地自1990年代泡沫爆破後的十年間已出現數次的復甦勢頭,在1996年和2000年日本經濟曾強勁復甦,但都因政策的失誤而告吹。

 日本政府在1997年為了大幅削減財政赤字加稅,令經濟重陷衰退,而在2000年日央行因為憂慮經濟復甦會迅速令通脹上揚而加息,再度窒礙需求,而日本政府已訂下明年收緊金融政策的計劃,大幅增加社保供款。《經濟學人》稱日政府及央行若希望控制通縮及確保經濟持續復甦,就要暫時維持財政及貨幣政策寬鬆。

皆因政策失誤告吹

 日本央行總裁福井俊彥昨表示,央行仍將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直到其確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性回升。他指出如果央行預期CPI不能保持為正數,會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日本政府在過去13年經濟停滯期間,當中曾出現數次短暫的經濟復甦,但由於沒有具體的促進復甦計劃、加上銀行及企業債務纏身及信心下降,令復甦受到遏抑。政府高層似乎仍對透過遏抑日圓漲勢以提振出口的興趣較大,過於回復本土經濟的信心。日本在第二季出售總值接近400億美元的日圓阻止日圓上升,以增加出口的競爭力。

企業恢復投資跡象

 儘管如此,日本的表面經濟數據仍是令人鼓舞的。日本企業出現恢復投資的跡象,當地較早前公布的6月份機器訂單較5月大幅上升17.5%,第二季全季按年上升18.3%,當中日本內部訂單的增長更是令人鼓舞,亦有跡象顯示此趨勢會在本季持續。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認為,日本的資本開支將會連續第六季上升。日本政府8月12日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個月實質GDP增長上升2.3%,為連續第六季度增長。

日本客未增投資港物業

 日本資金以往一度對香港物業情有獨鍾,其中香港島東區一向為日本人集居地。美聯物業港島東區高級區域經理曾志光表示,與3月SARS期間比較,現時日本客租用東區屋苑的比例大增30%至40%,但主要是因為SARS時日本人多返回祖家,及至最近重返香港才令租務成交大增。日本投資者來港投資物業之風尚未復見。

 他指出,現時東區三個大屋苑,包括太古城、逸意居及柏蕙苑的租客中約有30%為日本人,除了是在香港工作的日本人之外,不乏準備透過CEPA到內地做生意的日本人來港居住。據了解,恆基地產即將開售的西灣河碼頭廣場住宅盤亦正有一套計劃以吸日本及韓國客。近期亦有一日本人以約580萬元向太古購入鰂魚涌逸濤灣一個1100呎單位作自住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最新調查

 [查看結果]
焦點調查
中國政壇新星

第二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