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9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09-19] 文匯論壇.東北可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放大圖片

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二十多名院士在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把脈會診」,為其發展出謀劃策。 (資料圖片)

林光如 全國政協委員

 昔日輝煌、今日滯後的東北老工業基地,能否擺脫目前困境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目前已成為海內外關注焦點。

 今年八月中旬,我有機會前往黑龍江省訪問考察,獲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八月初在長春市主持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座談會,在聽取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負責人的匯報後,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東部地區發展並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實行東西互動,帶動中部,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是黨中央作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佈局。他強調指出,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要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溫家寶的講話,等於給東北重振注入了強心劑。遼寧省省長薄熙來表示,在國家確定重振東北的國策之後,東北三省將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勃海地區之後的中國第四增長極,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昔日輝煌 今日滯後

 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位於我國東北部,面積近八十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億,各種資源極為豐富。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的頭三十年,東北是全國經濟重點發展的地區之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重點建設的一百五十個重工業項目,三分之一都在東北。這批項目包括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軍工等,門類較為齊全,使中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因此,東北地區曾被譽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在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但是近二十年來,因為國有企業比重過大,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令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的東北經濟反而淪為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出現了「老東北」及「新東北」現象。所謂「老東北現象」,指大批國有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所謂「新東北現象」,指二○○一年底中國加入世貿後,大量進口的糧食佔領了中國內地市場,造成東北的玉米、大豆銷售不出去,積壓嚴重。「老東北現象」尚未完全消除,「新東北現象」又接踵而至,有如雪上加霜,加重了東北經濟的困難。

 原來較為落後因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珠江三角洲,九十年代奮起重現昔日光輝的長江三角洲,近年經濟迅速發展,均已穩居全國兩大增長極。京津塘環渤海地區雖然區內協作和外向性程度不如前述兩大三角洲,但潛力巨大,已具備第三極雛形。東北地區能否擺脫目前的困境而成為第四增長極,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其實,東北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有多種有利因素。

多種有利因素 可成增長一極

 首先,自然資源豐富。比如黑龍江省,煤炭、石油的儲量極為豐富,居全國前列;黑龍江沿岸金礦分佈甚廣,黑河、呼瑪等地素以產金著名;森林面積達二千三百三十五萬公頃,木材蓄積量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高高的山嶺,浩浩的江水,密密的森林,濃郁的民族風情,奇麗的邊陲風光,幽美的自然景色,令大興安嶺地區的旅遊具有獨特的優勢。

 其次,工業基礎雄厚。像黑龍江省的石油化工、發電設備、重型機械設備、農業機械、機床和飛機製造等,都具有較高的水平;近年發展的信息產業、生物製造和新型材料等,也顯示出蓬勃發展的活力。

 第三,地理環境優越。東北三省地處東北亞,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在資源、資本、技術和管理方面都各有所長。東北三省早就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往來,彼此甚為熟悉,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此外,東北三省背靠華北,有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其豐富的資源、技術力量和巨大的潛在市場是東北經濟發展的大後方。

 此外,東北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佔整個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加上勞動力成本低、科技發達、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等等,只要中央在政策和資金上傾斜,東北的發展就會很快。因此,黑龍江社會科學院院長曲偉表示,東北經濟完全可以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一極。 (二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