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2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2-05] 影碟招財更勝電影

放大圖片

剛推出的《海底奇兵》多重加料,創下單日銷量紀錄。

•吳杏婉•

 二○○二年美國人花在電影錄影帶和數碼影碟(DVD)等家居娛樂產品的消費超越電影票房,高達二百億美元,兩倍於票房總收入,錄影產品市場反而成為一部影片的主要收益來源。

去年進賬高票房兩倍

 故此,業界人士包括片廠、幕後工作者以及影星對家居娛樂市場愈來愈重視,以前一部影片在院線正式開畫時片廠才會總動員主辦首映禮,到製成錄影帶供應租帶及零售市場時只作一般宣傳,箇中邏輯是家居娛樂產品只是電影衍生出來的副業務,算是「二手市場」,翻看的人應該不多,收入亦理應不大。到近幾年DVD大行其道時,形勢起了重大改變。

特別「加料」作招徠

 以前DVD未流行之前,消費者多是租看錄影帶,購買的風氣不大,故此各製片廠亦不著力宣傳新帶出爐,因為租看是租帶公司分賬較多。DVD盛行之後,消費者不租反而購買留用,令製片廠直接受惠,加上DVD製作成本其實較錄影帶低,但售價較高,亦令製片廠利潤大增。

 觀眾喜歡DVD的主要原因,因為DVD有加料著數。錄影帶單是收錄電影院放映的版本,而DVD最先的賣點已經是加料內容,把演員講錯對白等「蝦碌」片段加在影片最後,讓觀眾有在場參與製作的感覺。這招果然奏效,DVD大受歡迎,製片廠遂繼續投其所好,把原本只在電視台放映的半小時製作特輯也放入影碟,更特別拍攝個人專訪,只作DVD獨門收錄。

「導演版」成新賣點

 DVD一個最暢銷的版本是「導演版」,是導演為遷就戲院上映時間被迫要刪剪一些片段,到出影碟時便名正言順駁回。影迷對「導演版」特別鍾愛,認為這才是導演真正想表達的形式,故此就是家中已有一碟,到「導演版」出爐時也樂於為多幾分鐘戲而再買。

 DVD的宣傳賣點經常包括「前所未見的片段」,也促使現時有些二流影片刻意多拍一兩場戲,明知用不著,卻保留到DVD版本,然後以「戲院看不到的情節」大事宣傳。

《海底奇兵》破紀錄

 不過有些DVD版本的確是特別炮製的,年中《紐約風雲》出碟時,簡直像是上一堂大師級講課,全套三碟,有一段是由導演馬田史高西斯詳述當年紐約街幫的歷史和政治背景、考究製作的每一個細節、製作技巧等,令全世界電影學生看得喝釆。

 剛推出的《海底奇兵》也是「妹仔大過主人婆」,著數除了製作特輯外,尚有由幕後製片人講解畫面,以及刪剪了過長的畫面和配音明星的「蝦碌」鏡頭等,最特別的是觀眾可以用影碟內容作數碼電視機的熒幕保護裝置,還可以玩相關的電子遊戲等。《海底奇兵》北美票房已高達四億四千萬美元,影碟推出首天北美市場亦急售出八百萬套,打破去年《蜘蛛俠》影碟首天七百萬套的紀錄,可見影迷真的會因這些額外材料而大破慳囊。

片商造勢不遜首映

 的確,上戲院看罷影片後可以留作紀念的只是票尾,現在美國一套影碟的價錢約為兩張戲票,有時候可能是除笨有精,故此,片廠也樂於為推出新碟造勢,製造萬眾期待盛事到臨的氣氛,邀請影評人作「碟評」,又大賣廣告兼舉行影碟首映會,由片中演員再次盛裝赴會,重新做一次數月前新片院線推出時的「動作」;有時製片廠也借出碟機會撥亂反正,一九九七年《至Out特務In嬌娃》上戲院時,製片公司未洞悉其潛質,並無大事宣傳,當票房大收五千三百萬美元,製片公司到出碟時則全力「催谷」,銷量亦達五千三百萬美元,大出製片公司意料之外。

 業界亦發覺好些票房「爛片」卻能靠錄影市場來收復失地,觀眾不願買票看一部口碑差的影片,但不介意購買較便宜的VCD影碟全家看。製片廠亦以推出影碟來配合爭奪奧斯卡的機會,七月上映的《未來戰士3殲滅者TX》現時出碟,片廠賣廣告的對象也著重影業中人,叫他們提名該片最佳特技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