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2-23] 開源節流 走過困境

方潤華

 較早前,政府宣布將從下一個財政年度起,分3年削減大學資源大約15%,以應付日趨嚴重的財赤危機。

 削?還是不削?尚未進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和學校各峙一方,各有理據,未能達成協議。撥款教育對政府而言,是一項長期投資。既是投資,在經濟環境波動不穩時,理應根據實際情況擴張或收縮。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通縮的情況下,當然絕無一味「加碼落注」的道理。

 但就大學方面來講,身為一個服務性機構,儘管它自身不能直接創造利潤,但它所培育的學生和研究的成果,將會為社會創造財富。政府所注入的投資也是物有所值的。突然間被削去15%的資源,又該如何維持原有的教學水平?

求同存異找辦法

 敝人認為:15%的減幅並不是政府與大學間不可橫越的鴻溝,只要財政司長、教育局長及各校校長從長計議,求同存異,定能找出雙方接受的解決方法,如:

 1、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這兩所老牌綜合性大學,在亞太區大學排名榜上常名列前茅,口碑十分不俗。在當前內地教育市場一片興旺的情況下,我們何不大量增加非本地生的學額,擴大招收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的留學生,讓香港的大學更趨多元化,成為亞洲精英的匯聚之地?相信屆時對該兩校的學費收入也不無裨益。

 2、現階段,本港各所院校均有學術研究的創收機構,每年均會通過不同類型的渠道交流學術成果。如果政府能制訂適當的政策予以扶持,相信定能更好地幫助校方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提升生產力的動力,推動本港高新產業的發展。

根據客觀定標準

 3、自年初教資會推出「等額捐款補助」計劃後,老牌的綜合性大學和科技型大學均能通過各種途徑籌得可觀的私人捐款,大大豐富了學校的儲備金或發展基金。但由於每所學校的歷史、校齡、學生人數、硬件設施及教學規模等各有差異,對於校齡較小,學生人數較少的大學,籌款是有一定困難的,應付不易。如果政府能根據各校的具體情況、輕重緩急來制定不同的減幅標準,各大學能開源節流,雙管齊下,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無論如何,長遠來講,教育確是一項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得的投資。香港的優勢向來是人才。政府應該明白,人才與科技這些無形而又具潛力的資產才是推動香港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不傷及基礎的前提下,如何讓眼前的困擾和危機轉化為難得的機遇?各位政府官員請三思而後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