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記錄帳戶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簡體 
2003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3-12-24] 三峽大壩觸發氣候物種嬗變

放大圖片

文:本報駐武漢記者 張小焱

 大自然的諾言忽然改變,彈指間,高峽出平湖,庫區內氣候的改變、水質的污染、動植物種的變異等等都相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峽兩岸的生命進入了生存的無常狀態。這一切都是凡人的智慧也許永遠測不透自然界多米諾骨牌式的發展會向哪里去。

 2002年11月,三峽導流明渠截流,2003年6月,三峽庫區蓄水,庫區形成了一個長達600公里的巨大、狹長人工湖,庫容量相當於5個北京的密雲水庫。高峽出平湖的同時,大壩上游和下游經歷了截然相反的氣候變化,上游重慶氣候涼爽,而長江中下游持續高溫。三峽生態面臨的將是一次又一次的嬗變。

氣候影響不超10公里

 根據《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三峽水庫建成後,對溫度、濕度、風和霧的水平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主要在大壩附近。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價首席研究員祝昌漢說他們正在進行三峽水庫對氣候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但目前還沒有精確的結論。從大體上看,三峽對氣候的改變不會有想像中那樣大。上庫區蓄水後,由於水體的熱容量大,將會使周邊地區夏天溫度有所降低,冬天溫度有所升高,但是由於三峽庫區是狹長的帶狀,對氣候的影響有限。

水體污染狀況仍嚴重

 中科院武漢水生所研究員蔡慶華對《瞭望東方》說,三峽水庫水體的污染狀況仍比較嚴重。從藻類方面看,蓄水前後三峽水庫因環境條件的改變,藻類的群落結構亦發生相應變化,尤其支流香溪河內蓄水前後藻類群落結構變化極大:蓄水前,以硅藻為主,佔總數量的41.6%,蓄水後,所佔比例下降至23.5%;相反,綠藻的比例明顯增加,由34.7%增至51.9%,其它門類的藻類變化不大。估計是建壩後的長江江水水流平緩,含沙量大大減少的緣故,水中藻類含量較多,促使以藻類為食的種群大量繁殖。

擬建「生態水閘」

 為了保證大壩與河流的和諧共存,在水電站設計中,應該考慮所謂「生態水閘」,在不同時間下放不同水流,以保證下游河段主要或關鍵生物類群的正常生存繁衍,或保證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

 但是對於像三峽工程這樣的大型水庫,「生態水閘」還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水庫對水流的調節正好和正常的節律相反。長江在自然情況下是冬天枯水,夏天豐水,但是出於防洪的目的,大壩冬天放水,夏天蓄水。對這樣的節律改變,生物需要一定時間適應。定期放水對水流水溫同樣有影響,今年中華鱘的正常產卵季節已過,但是仍然沒有觀察到產卵,估計是放水水溫過冷導致了這種情況。

魚類罕見品種幾乎絕跡

 從魚類的分佈情況上看,可以分為優勢種、非優勢種、非常見種和罕見種。最近,長江流域的優勢種、非優勢種種類數目有所減少,非常見種和罕見種就幾乎很少出現了。魚類絕對數量上有所減少,從相對數量上看,分佈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專家認為,從保護魚類的角度看,當然是保持魚類的原始生存環境最好,但修水庫是很複雜的問題,決策不能只決定於魚類。

 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常劍波研究員說,三峽工程對長江魚類的多樣性會有很大影響。大壩蓄水後,水文條件變了,由於魚的適應性不同,這對適應緩流環境的魚類比較有利,對適應急流等極端環境的魚類比較不利。而長江流域現有190種特有魚類,其中90%在上游。水庫可能使某些種類增加,但會侵害特有種類,不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持。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詮釋,專家解釋有3層含義:一是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另一個是物種系統多樣性,還有就是遺傳資源多樣性。不同種類、不同種群之間有互補性,同物種之間保持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就保持了物種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保持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多樣性,就可以保持整個生物界適應地球環境的能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往上】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