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5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5-12] 岑偉宗 從叨光 至發亮

放大圖片

 音樂劇近年在香港長足發展,作為新興起的劇種,音樂劇的重要元素——音樂,可以競逐戲劇比賽的原創音樂獎,但與之關係緊密的歌詞,卻尚未設立任何獎項,嘉許為歌曲注入靈魂的填詞人。岑偉宗這次憑填詞的出色成績,取得傑出青年獎,他快慰地說:「是對此崗位的肯定。」

 岑偉宗自1989年起,15年來用漢字,為五線譜上添加無數的光芒,源起於他和本地劇壇中堅麥秋的一段師徒緣。

「曳仔」變麥秋徒弟

 如今在公開大學和教育學院任教的岑偉宗,自言年少反叛,卻鍾愛戲劇。「麥秋老師偏愛收服『曳仔』,中三時與他結識後,他便給予我很多參與戲劇的機會。」而為劇中音樂填詞,便是其中之一。

 麥秋的中天製作公司,89年起創作了一系列兒童劇,找來岑偉宗為歌曲填詞。透過麥秋,劇界中人開始認識岑偉宗,「麥秋的徒弟」成了他的Label(標誌)。「每次和前輩見面,第一句招呼多不是問我的近況,而是問『師傅最近如何』。」

 常人或厭惡背負了老師的Label,但岑偉宗對能下跪斟茶拜入麥秋門下,引為樂事:「要說我叨光,那也不壞,多難得有光可叨呢!」

 他把老師喻作藥引,把他引進填詞的事業,建立自己的世界。「當無人認得我岑偉宗是誰、懂得什麼,因為老師,別人可以放心給我嘗試的機會,我才可以摸索出自己的路。」

 而路畢竟要自己踏實地走。「麥秋的徒弟」這關係提供了一次機會,卻未必有第二次,路可否繼續走下去,還看在第一次的發揮。岑偉宗初試身手時,肯定已予人良好印象。

城寨風情 初露鋒芒

 1994年香港藝壇三大旗艦團體首次合力炮製之作的《城寨風情》,是岑偉宗首次參與填詞的成人劇目。2001年,杜國威正編寫《聊齋新誌》,全劇共廿七、八首歌,他拍心口一力承擔。杜國威只查看過兩首歌,便放心讓他全力負責。

 岑偉宗如今回憶,《聊齋新誌》還是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戲劇上演後推出VCD及DVD版本,又是自己首張戲劇原聲唱片,在街上看到印上自己的名字,感覺實在有趣!」

 《聊齋新誌》是古裝劇,更使中文系出身的他大有發揮。「歌詞文字都較古雅,大學裡《詩經》、《楚詞》的訓練都派上用場。」

 最近成了劇場獎項大贏家的《四川好人》,是另一項文字上的挑戰。「歌詞跨越的範圍很廣,從很深情到很搞笑的都有,很能試驗我駕馭文字的能力。」

一改再改 追求完美

 典雅或通俗的文字不是問題,但若詞不合音,他則絕難接受,情願一改再改。《四川好人》中一曲〈夢遊月光〉,他先寫詞,再交高世章譜曲,來來回回,共五次。

 而這還不是改動最多的一次。岑偉宗亦參與流行曲創作,有次為歌手馬浚偉填詞,就曾改至第十八稿。他謙遜地說:「在流行曲的領域,我尚在學習。對其要求,還不是很清楚,境況就好像摸著一隻象腿,卻不知道那是大白象,或是長毛象。」於是他把閱讀範圍,從大學圖書館書架上的書,擴至時下所有流行雜誌。

 從舞台劇到流行曲,岑偉宗已然開拓了自己的道路,靠著文字實力,嚴謹要求和努力上進,流行曲的填詞界,或將沾上他的光芒。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