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2] 見微知音:香港飲茶文化放大圖片
一家大小茶樓裡圍桌而坐,樂聚天倫,與巴黎咖啡館的文化沙龍不相伯仲。
王邇敦
「飲茶」是香港人一大飲食習慣。一邊品嘗香茗,一邊享用各款點心,簡直是人間一大享受。據說在十九世紀初,一位廣州的經營茶樓的商人移居香港,把飲茶的習慣也帶來了,從此香港就有了小型茶室。
一般香港人居住的地方比較狹小,難以接待客人,同時也不願意讓人過於了解自己家中的底細,因此遇上任何聯誼聚會或商務事宜,也會選擇上茶樓聚集。商人喜愛把「茶」言商;親友也以「茶」來維繫彼此的感情,形成了一種以飲茶為聚會的交際方式,有點像今流行的咖啡館。
吃點心
早在三千年前先秦的古籍中,已有「小吃」的品種記載,而「點心」一詞見於宋代《齊漫錄》一書云:「世俗例,以早晨小吃為點心」。從前,點心乃宮廷御膳,宋代皇帝享用的點心有雞、肉末、肉蓉燉奶、甜食等,後來蒙古兵入侵,宋皇帝被迫南下,宮廷小食也因此流傳到廣州民間。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中「點心單」也載:「梁昭明太子以點心為小食,(唐)鄭修嫂勸叔且點心,由來舊矣,作點心單。」
叩桌示意
如果別人向自己斟茶,必須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彎曲,在桌面上輕輕地叩二、三下,以示謝意。
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有一次與侍臣到揚州城的茶館,品嚐南方美點和香茗。乾隆皇帝看見鄰桌的人舉壺給眾人斟茶,於是也模仿起來,舉起茶壺給臣子斟茶,弄得眾臣子不知如何是好。清代的君臣規矩極嚴,凡皇帝有所恩賜,臣子必須下跪叩頭謝恩,否則就犯上了欺君之罪。然而身處公眾地方,行此君臣之禮的話,就會暴露皇上的身份。
在此為難之際,一位侍臣靈機一觸,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一個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眾臣見狀,紛紛仿效此叩桌的姿勢,以表示感謝聖恩。這種習俗漸漸被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今就成了一種飲茶的禮儀。
揭茶壺蓋示意沖水
在香港茶樓飲茶,還有一個獨有的傳統,即茶壺的水被斟罄後,需要向茶樓侍者示意加斟開水時,則須揭開茶蓋,放在口與壺耳之間,侍者看見後,便會馬上上前為茶客加斟開水。
話說當時清兵攻佔廣州後,清兵中的八旗子弟,常藉父兄輩的官威,欺凌百姓,廣州人皆稱之為「旗下佬」。當時的「旗下佬」喜愛鬥鵪鶉,常常捧著鵪鶉上廣東的茶樓飲茶。他們會利用茶樓的茶盅作為浴缸,用溫水為心愛的鵪鶉洗澡,浴後,便將焗盅內的水傾去,把蓋子蓋上,讓鵪鶉在茶盅內好好休息。
有一次茶樓的侍者,上前為茶客斟水,揭開焗盅的蓋子,滾水源源灌入,誰知茶客的寶貝鵪鶉蹲在茶盅內,活生生被燙死。八旗子弟聲勢洶洶地要求茶樓賠償,茶樓怯於淫威,只得賠償銀襾了事。經此一役,樓面的侍者和茶客協議,日後茶客打開焗盅才斟水,以免同類事件發生,自此之後,就成為香港人上茶樓時的慣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