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5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05-22] 另類視野:鬧市外 尋香港

放大圖片

遊覽重建後的淺水灣酒店舊址,可會在腦海中重現《傾城之戀》?

武 俠

 「香港讀書月」首炮活動是剛於5月9日假商務印書館星光圖書中心展覽廳舉行的「閱讀香港——三位文化旅人眼中的香港」文化講座。

 怎樣的閱讀香港呢?這次講座找來三個來自不同地方的文化人,分享他們如何「閱讀」這個你我都自認十分熟悉的城市。

天堂勝景在身邊

 第一位是生於澳洲,長於香港的攝影師艾思滔(Edward Stokes)。

 這位致力保護香港郊野生態的攝影師,曾經出版關於香港郊野公園的攝影集《綠野追蹤——港島線》、《香港郊野遊蹤》等。作為一位攝影師,他從影像著手,播放自己曾拍下的香港郊野公園幻燈片。他笑說將不會提及香港的污染等負面問題,而會對焦在美好的一面。

 事實上,在幻燈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艾思滔眼中的香港郊野,一幅幅由青山流水、飛雲瀑布還有山間小徑所組成的相片中,艾思滔找到了屬於香港、但少為人知的美麗。他眼中的香港,蘊藏天堂般的美景。

景點中尋故事

 來自台灣的作家平路,已經在香港住了差不多兩年,一有空閒便到處去遊覽,去行山,去發掘香港的故事。她借用《小王子》裡的一句話:「重要的東西不是眼睛看得見的,而是心才能看見。」

 由此,她運用了她的想像力,除了眼前的事物外,她還看到了每一個地方背後所發生的故事。

 於是淺水灣與《傾城之戀》、孫中山的史蹟與紅樓,現實中的景點與歷史、文學互相交織。平路說:「文字、閱讀和旅行是互相指涉、互相補足的,因為文字使眼前的景象更美麗更豐富。」

鄉村漫溯人文歷史

 在香港居住逾十年的香港聯合集團董事長趙斌,著眼點與艾思滔的郊野風光和平路的文字地圖又有不同。他將視線投在香港的人文歷史上,遍訪圍村風光,透過或健全或殘敗的祠堂,了解香港原居民的生活與習俗文化,城市化早已使這些舊日的痕跡慢慢消失在這個世界,能保存下來的便只有這些照片,和相關的記憶。

 或許香港這個地方對我們來說已經太習慣了,然而當三位旅居香港的文化旅人,談到他們眼中的香港時,這個城市突然之間變得新鮮起來。不管是以攝影機為眼睛來看這個地方,還是文化與城市的互相交融,或是從歷史去認識香港,或許,只要我們願意去捧起「香港」這本書,我們便可以讀到許多日常所忽略的物事。閱讀,只要開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