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9] 優師「包拗頸」論文屢獲獎 放大圖片
嶺大昨舉行頒獎典禮,表揚優異的教學及研究人員,推動有關方面發展。(任智鵬 攝)
【本報訊】(記者 任智鵬)為推動校內的教學及研究,嶺南大學96年起設立了「優異教學獎勵計劃」,表揚有優秀表現的教學及研究人員。嶺大翻譯系副教授張南峰是其中一位優異研究大獎的得主,自言性格「包拗頸」的他寫論文時用詞偏激,屢被論文的編輯改寫字眼,有一次更因毫不留情批評一名外地學者,惹來「種族歧視」的爭議。
張南峰坦言,他當初並不喜歡研究,要在嶺大校長陳坤耀上任後才「被迫」在教學外也要積極做研究,經歷過一段「辛苦」的日子。不過他發現,在研究時常常能活用自己「包拗頸」的性格,在研究時往往能針對其他學者的論點,反覆辯駁,找出新的觀點來,故多年來他用心做的研究就得到不少回報,屢次在大中華地區的評選中獲獎,亦得到校內的認同。
張南峰險惹歧視爭議
不過他這種「包拗頸」性格,有時亦會為他帶來麻煩。他的論文,除了經常被人認為用字過激外,曾有一次,他撰文批評一個以色列學者的理論時,被論文編輯指他的文章會給人歧視猶太人的印象,差點惹來種族歧視的爭議,幸而他最終讓步,在多個地方改用較溫和的用詞。
20教職獲提名優教獎
今年是嶺大第5屆舉行「優異教學獎勵計劃」,20名教職員獲得提名,人數是歷屆之冠。除張南峰外,其餘的得獎者包括:英文系歐陽楨、中文系劉燕萍、語言研習所胡維堯(優異教學獎);政治學及社會學系陳效能及陳章明、哲學系盧傑雄(優秀教學證書);電腦及決策科學系孫大寧、經濟學系范承澤(優異研究大獎)以及哲學系黃惠英、市場及國際企業系周連喜(優異研究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