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1] 心同東西:從世界史看中西文化交流

李弘祺 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員

 在世界史不斷衍化發展的過程中,文化交流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它受制於傳統文化條件的限制很大,即便科技層面的交流,也是如此。

 美國歷史學家Braudel的書給人們這樣一種印象:近世價值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簡單地說,是用錢繼續賺錢,它的歷史脈絡是歷史的擴張。由於要輸出資本,所以成就了世界市場。工業革命提供了動力和市場經濟,資本的流通就開創了一個全世界都納入的市場。

換了外貌的帝國主義

 所謂全球化就是一種換了外貌的帝國主義,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全球化基本上和資本的擴張需要尋找出路是一致的,只是它現在不用武器戰艦,而是透過市場機制和現代電子網絡來達到目的,它假定所有市場都應該可以售賣其它市場的產品,否定保護市場的概念。非洲國家買不起先進國家的電子產品或昂貴的醫藥,在全球化的經濟安排裡,至少沒有關稅的障礙,而且可以把自己國家的產品空前未有地運到其它市場售賣,換取更大利潤。整體言之,人類生活得到了改善。

 亨廷頓(Huntington)認可的觀點對此是懷疑的,我們不能認為資本主義現代化世界是理想世界,它的理性與一切用錢計算,並不能取代每個社會的不同文化傳統及價值觀。一般言之,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文化及傳統必須受到尊重,社會固然要多元,文化也必須接受多元價值觀。這樣的觀念和十八世紀以降的民主價值是相結合的。

 其實,民主的價值和資本的不斷擴張殖民地帝國主義的掠奪是矛盾的,可是它們卻在過去五百年中同時發展,這是吊詭。就是後現代主義也與民主價值有矛盾。後現代思想並不把民主價值當作絕對或最終的理想,而只是把它當作維持世界或社會秩序的手段而已。

易忘記失敗例子

 世界史是人類社會追求不被另一社會的價值吞噬消滅的過程。凡一科技傳入另一社會,它一定會被改良或修改,例如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印刷術來說,中國雖然比西方早四百年就研發出使用活字的方法,但由於中國的文字很多,排一頁的書和刻一頁的書上為時差不多,因此排斥活字版,而它在西方發達了,證明了不同社會對不同科技的收容有很大不同。又如佛教傳入中國,中國人就一定要強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歷史記錄都集中在文化交流成功的例子,而失敗的例子很容易被忘記。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西方的槍傳入日本,但在德川幕府鎖國之後,日本人覺得用槍炮不符合武士道精神,就把它廢了,槍變成打鳥之用,甚至很少用於狩獵,整個技術就衰落了,到了幕末/明治維新才復新起來。

 又例如西方的炮早在明末已經引入中國,但明朝政府就是不願意接受它。滿州軍隊雖然接受了炮,但一旦征服中原,就廢棄了它。

 從中可以看出文化間的影響是困難的,文化傳統塑造了影響的過程和結果。從後現代的立場來看,各種文化都有它內在的邏輯,它不盡然是理性的,因此不易溝通。

 另外,從後殖民主義的立場來說,文化之間的溝通不只是不平等的,而且是透過「clash」衝突而摸索前進,所以在有關論述中,殖民國對被殖民國的文化影響往往比較膚淺。而被殖民者學到的往往是殖民國的殘渣。非洲許多的國家便是這種情形。(本文經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