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2] 學制須與課程改革同步

■桂 松

 教協負責人張文光等贊同大學四年、初高中各三年的新學制,但認為以四年時間改革課程並不足夠,主張新學制仍維持舊課程,即把現行中四至中七的四年課程合併為未來高中的三年課程。

中四至中七課程改三非教改

 此意見反對學制改革與課程改革同步進行。有些教育界人士指出,這是換湯不換藥,並非真正的教育改革。

 學制與課程是不可分割的,推行一定的課程,需要適合推行這種課程的相應學制,否則課程難以甚至無法推行。換言之,一定的課程,需要一定的學制配合。

 現行的五二三學制只配合現行的大學和中學課程,並不適應即將改革的新課程。

 現行中學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培養少數(約佔三分一)質素較高的學生進入三年制的高等學校,讓多數(約佔三分之二)的五年制中學畢業生就業或接受職業培訓後就業。這種課程的特點是:(一)口徑主要對著三年制的大學課程;(二)偏重學科學術知識的灌輸;(三)高中兩年實行文理分科;(四)高中生受中學會考牽引,須修讀多個學科(七至九個);(五)學科內容繁多,學生需要記憶的份量過重;(六)德育、公民教育、通識教育、課外活動等難以充分展開。

現行學制不適應課程改革

 這種課程既沒有為資質、性向不同的學生「度身訂造」,又不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學會學習」的寬廣平台,更不適合現代科技、知識急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它日益與社會實際脫節,也越來越落後於時代。因此,需要及時改革。

 倘若改革後的新學制沿用這種舊課程,課程的弊端固然不可能隨著新學制而消失,卻會延續和擴大其消極作用。例如,那些對學術科目不感興趣或缺少學習能力的學生由於要多讀一年高中會更厭煩,而教師在施教上則碰到更大的困難,這不是事倍功半、「因加得減」嗎?

 此外,還要看到,大學一旦實行四年制,必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進一步推行通識教育。最近各大學明確表示,學制改革後,將把中學生通識科學習成績列為大學收生的一個準則。中學若仍沿用舊課程,不將通識教育列入高中的核心課程,怎能與大學銜接?

 課程是教育的中心環節,牽動著教與學。它一經確定,便須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不宜動輒更改。若按張文光的意見,在課改前先將現時中四至中七的四年課程縮減為三年,在高中階段推行一個時期。按此方案,課程需要在不長時間內再改動兩次,這種頻密的變動,不僅浪費教育資源,更會使教與學產生混亂,師生必感厭煩,在實踐上肯定是不可行的。(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