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3] 物有所值:中央警署(大館)往事

放大圖片

 約1900年,在大館檢閱警隊的明信片,時值為四百元。

陳漢樑

 香港於1841年開埠後,當局委任威廉.堅CAINE(堅道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裁判司。1843年他兼職維持治安,官職改名為「警察裁判司」。到了1844年5月,他決心改革警政,成立了一支警察隊,並於1846年在上環差館上街與普義街交界處,建成一間警署。

 早於1841年,當局已在現時奧卑利街與「蘇豪區」所在的士丹頓街交界處,興建了香港的第一所監獄(現時的「已婚高級警察宿舍」所在),1857年,包括港督夫人在內,全港多人中毒的「毒麵包案」,麵包店「裕昇」的老闆及其五十多名店員,便仿如沙甸魚般被囚於此監獄內的一個斗室中而引起國際關注。

 1864年,中央警署由上環遷至荷李活道砵甸乍街對上的地段,這座木結構的建築物,百多年來,市民皆稱其為「大館」,大館位於太平山的山腰,可俯瞰整個中環、上環和下環(灣仔一帶),以及九龍半島,「戰略地位」十分優越。

 同時,在大館背後,興建了一系列的監獄,名為「域多利監獄」,1870年代不少清廷官員訪港,皆會被安排往此監獄參觀,他們都對其「現代化」的設備和管理讚嘆不已。

 1914年,當局在監獄和中央警署東鄰的亞畢諾道,興建了一所「中央裁判署」,從此,「拉人」、「審判」、「入獄」,皆在同一地段進行,這是「一條龍式服務」最先的「樣板」。

 1919年,一座宏偉的中央警署附屬建築物在荷李活道落成,與落成於1911年的畢打街郵政總局,成為中環的新地標。

 1950年代,大館之前起,迄至些利街口文匯報前的一段荷李活道,為港島考車牌(駕駛執照)的試場,「泊位尚差三呎半(指欠三百五十元)」的「金句」便在這一帶產生。此種「不正之風」到了1974年ICAC成立後才告消失。

 「大館」的建築群,百多年來,已成為中環歷史的一部分,若作任何改變,須經深思熟慮為要!

 陳漢樑 「郵來郵去」郵票社/北角電氣道城市中心一樓88舖/256696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