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09] 避免貧富懸殊惡性循環

■梁家傑 立法會議員 資深大律師

 不正視和妥善處理貧富懸殊問題,會產生惡性循環,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也有礙香港社會的穩定。政府應該改變思維方式和態度,痛下決心解決問題,尤其是要把資源有效地運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市民身上,減少資源錯配,達致最佳效益。

 貧富懸殊不單只是存在於鐵證如山的數字和調查結果,其實天天都以有血有肉的故事在我們中間發生。許多家庭拿著五、六千元的收入,就要應付一家數口的開支。父母拚命工作,營營役役一年三百多日由朝做到晚,在吃得飽、買多件衫、看醫生、交學費……之間苦苦掙扎。無可奈何的是,想分配多點時間和心思在親子和家庭關係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即。

避免貧困學生重蹈上代覆轍

 不正視和妥善處理貧富懸殊問題,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貧窮家庭的下一代缺乏家庭照顧,因為錢的緣故而無法獲得充足學習支援和渠道,面對競爭卻前所未有的激烈。小學的家課都要用電腦上網跟進;家中沒有電腦的話,如何說得上與同學同步學習,公平競爭,根本連發展機會都沒有,只有絕望的重蹈上一代低教育、低技術、低收入的貧富覆徹。全球化及經濟轉型的狂瀾不能逆轉經巳是不爭的事實,貧富距離只有愈拉愈遠。

協助貧困家庭重拾就業能力

 許多貧窮家庭需要的不是救濟,而是一些協助,扶助他們有機會自力更生,重拾就業能力,增加競爭力,自信心和互助網絡,提升向上移的階梯,脫離貧窮的詛咒。縱使政府認為中老年的人口貧窮問題已無藥可施,資源如斯緊絀的情況下,愛莫能助,難以脫貧;但我懇請政府至少要提供足夠的學習及發展機會予年輕一代,協助他們建立自信,滿足全方位學習及將來推行通識教育的需要,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及承擔,讓他們有希望的積極面對日後的競爭和挑戰。

政府應改變思維重視扶貧

 我尤其擔心的是:我的選區黃大仙和觀塘的貧窮人口特別多,數目達二十二萬,貧困長者數目六萬八千人,佔全港頭兩位,觀塘更是全港貧窮人口最多的地區。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研究總結:香港的貧窮和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政府要切實解決問題。百分之十賺錢最多的香港人所賺的錢佔全港家庭總收入百分之四十;而百分之十收入最低的人士所賺的錢只佔全港家庭總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相比起十年前,貧富懸殊問題非但沒有改善,而且變得愈來愈嚴重。但我看到的,卻只是地區的服務機構和團體零星的竭盡其綿力,幫助這些家庭;政府卻沒有因應這個問題大刀闊斧改變思維態度,投放資源,痛下決心解決問題。

 訂立貧窮線只是第一步,讓政府和大家了解問題的範圍,準確掌握香港的貧窮人口特徵、生活質素和所需。我們明白訂定貧窮線,在分配資源如公共房屋、醫療、教育、各式政府收費和共用事業收費,以至訂定綜援資格和資助項目均將很可能隨之調節或改變。這種調節正正就是撥亂反正,希望政府靈活分配資源,達致最佳效益。

減少資源錯配真正扶貧

 扶貧委員會是要針對性地找出導致貧窮及貧富懸殊的原因,繼而制定滅貧政策和統籌落實滅貧工作,如房屋、醫療、教育政策,及與私人機構洽商,給貧窮人士提供優惠等,幫助政府把資源有效地運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市民身上,減少資源錯配。扶貧委員會必須是真正擁有動員協調政府各局各部門能耐的組織,不能光是諮詢「講完就無下文」的花瓶和無牙老虎諮詢委員會。

 一個崇尚仁愛公義的社會,不能坐視貧窮。大家既然同坐一條船,應該拿出同舟共濟,互相扶持的本色。政府更應帶頭照顧需要援助的一群。只有在社會較需要援助的一群得到充分照顧時,香港才能在沒有包袱、沒有後顧之憂的情下,攜手上路,再創輝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