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1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1-22] 教授的啟示

■西 籬

 郎咸平教授自台來港,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最近尖銳提出中國國企存在「國退民進」中的國有資產流向問題,在內地反響熱烈,引起軒然大波,網上據云有90%的支持。但許多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內地專家卻對郎以歐美「忠實專業代理人」的標準要求國內改革改制不以為然。因為這不能解決許多中小國企不改制不將產權私有化則只有滅亡的嚴峻局面。

要從中國現實研究經濟

 中國的現實就是如此,因為「忠實專業代理人」的階層並未如歐美般的成熟,也並無成套的辦法允許這些人有效地在改制中發揮作用。現實中恰恰是目前佔主流的改制辦法有效扭虧為盈,提高生產力。儘管郎教授對目前改制負面批評居多,似乎有理,然而實踐上卻是難以有現實意義,因為摸著石頭過河才有成功機會,跳過石頭卻很易摔跤。

 理想是飛,但人只會走,只會跑,捨此,永遠也不可成長到飛起來。人決不能沒有牛奶就拒絕喝水,否則,會渴死的。研究中國問題,只有從中國現實出發。

 張五常教授近年來對中國問題研究頗多,在內地也非常引人注目。張教授當然地位和學問較郎教授要超過相當。但與郎的負面批評居多不同,張教授對中國的經濟大都抱著肯定和樂觀的態度。而且常以歷史上各國的發展相較,表現出對中國相當的理解。

綜合看待國企改革

 照理而言,張教授似乎應比郎教授更多的批評和挑剔才對,但為什麼會有相反的態度呢?仔細地領教二位教授高見,當可發現,張比郎更多的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問題,郎只是以一個理想化的標準出發,書生議事,紙上談兵,故人稱「情緒性經濟學家」似乎有一點點道理。

 從書本理論概念出發,以成熟的社會發展的標準出發,秀才講經濟,頭頭是道,但發展中國家卻步步難行。中國的企業改革,不但是經濟學,更是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綜合工程要綜合理解和設計、實踐。

 楊振寧教授在回答中國現在問題甚多怎麼辦時曾指出,以其八旬高齡,所見中國,問題從來都比現在多得多。楊教授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的成就,顯示其觀察者的理性和智慧。楊教授的回答,也許正有助於解答郎咸平教授和張五常教授治學之不同所在。

 面對當今中國,少一點智慧,常常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

 可惜,香港就是常常有障目的樹葉。但願我們可以從三位教授中學得更多。(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