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01] 開闢「內地企業區」的構想

■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

 「民企自由行」計劃正在加速發展,據聞中央政策組已提出多項建議和措施。本文認為應進一步深化有關措施,建議可考慮開闢「內地企業區」(名稱可以再討論),其作用並不單單為買賣雙方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向外國鄭重地顯示「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外向型橋樑」這個品牌。

 近期,內地企業來港(包括「民企自由行」)的計劃加速前進,反映港府在這方面的態度已比以前積極得多。

 這不單對香港經濟有幫助,也對香港與鄰近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有長遠利益。因此,不妨在此基礎上深化思路,力求充分利用這個新的契機,為香港經濟找到新的出路。不過,在放開內地企業來港的同時,又要注意內地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港可能會帶出很多相關問題,必須審慎考慮,否則又會有反效果。

構想源於「專業區」概念

 在深化思路方面,據聞中央政策組已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放寬內地人士來港的商務簽注期限、港府協助內地企業建立孕育中心等。這些都是不錯的措施,沿此思路想下去,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闢「中資貿易區」或「內地企業區」(名稱可以再討論)。

 這個構想源於「專業街」及「專業區」的概念,眾所周知,中環是香港的商業區,尖沙咀是重點旅遊區,這些地區已給人一種標籤效應。從商業角度看,這也是「成行成市,做大做強」的概念。所以,飲食界努力開創「食街」,在外國的中國餐館更發展成多個具吸引力的「唐人街」社區。不少國際名牌產品也傾力經營「名店街」,以提升格調。在珠江三角洲,多個鄉鎮已變成專業鎮,例如以燈飾著名的古鎮和以傢俬聞名的順德樂從。最近在內地多個城市興起的香港城,也是沿用這種概念。即使在香港,一些普通的行業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專業街或社區,例如建築材料店較多集中在灣仔的洛克道和九龍的上海街。凡此種種,都是希望把某個行業變得更有特色,方便某些特殊需要的顧客在最短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商戶,比較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增加選擇。很多中外經驗已經證實,這種經營手法無論對商戶或顧客都是利多於弊的。

 因此,既然希望大量吸引內地企業來港,不妨在策劃方面多下功夫,在自然的商業環境下讓它們相對集中在某個地區發展和生根,形成一個有特色的商業區,其過程就像中國人在外國發展唐人街一樣。

打造內企營運推銷基地品牌

 也許有人質疑,香港的商業區已十分稠密,而且香港交通十分方便,做生意的人無遠弗至,無需刻意創造一個「內地企業區」。說得有道理,但創造「內地企業區」的作用並不單單為買賣雙方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向外國鄭重地顯示「香港是內地企業跳向世界的外向型橋樑」這個品牌。內地是企業的生產基地,但香港則是它們的營運和推銷基地,要把這個形象不斷加強和鞏固,並打造成為一個LANDMARK(地標)、一個與中國貿易的ICON,既可以發揮香港與內地「前店後廠」的互補優勢,也可以配合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策略,減少內地企業直接跳向國際市場所面對的風險。

國際中小企業網路大派用場

 值得提出的是,香港過去只側重吸引內地的國有企業或大型的民營企業來港,但這個方向不全面,港府絕對不能輕視內地民營企業的發展,而筆者研究中的「內地企業區」就是主要針對內地民營企業的。據調查所得,至今年六月,全國民營企業約有三百四十萬家(有人置疑這個數字偏向保守),其中四十萬家是在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其增長速度可謂快得驚人。在這三百多萬家民營企業中,廣東佔了三十八萬家,即超過十分之一。

 它們的規模參差,實力和基礎不一,但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想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甚至向外投資。不過,它們又有不少擔心之處,由於它們規模較小,國際商貿的經驗不足,所以希望找尋一個合適的跳板,並找尋同聲同氣的合作夥伴。因此,港澳地區就是它們最理想的跳板了。最近,中央政府放開資金合法向外轉移,一方面希望減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方面希望增加跨境投資,讓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賺取外匯。香港過去四十多年積累下來的國際經貿網路(尤其是國際中小型企業的網路),正大派用場。倘能互補,將可雙翼齊飛,這也是內地放開民營企業來港的背後構思。

港府宜重視中小企業

 與此同時,外國中小型企業的動向也值得注意。過去,它們只會來華採購,但不會跨國投資,也不會設立辦事處。但今年以來,外國的中小型企業也開始探求開拓中國市場的可能性,美國的一些中小型企業集團定期組團訪華。訪問後,這類企業家心裡仍有疙瘩,未敢直接跳入中國市場,因為內地的法規未盡完善;大財團可以衝鋒陷陣,佔地守城,但中小型企業則不敢冒險,所以更想找一個法制比較健全的地方,作為與中國做生意的城池。把內地和外國的中小型企業在香港嫁接起來,正是香港的新契機。

 所以,港府不宜只把焦點放在大財團之上,也要把眼皮放低一點,看看在世界總體經濟上佔主流的中小型企業。如要打造「內地企業區」的品牌,政府也無需參與其中,只要從旁協助即可,例如協助印製《駐港內地企業名錄》(目前中資協會和貿易發展局有類似的工作),以及在內地企業較集中的地方舉行相關活動等。只要有意識地做,效果不難達到。至於吸引內地企業來港必須注意的其他問題,下周再談。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