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06] 吸引外資來港發展工業

■楊孫西

 自實施CEPA以後,以香港為基地的投資者在很多主要範疇上,包括船運、航空、陸路運輸及個人稅務方面均可獲豁免雙重徵稅,加之香港內部的投資成本已大幅下降,為發展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創造了條件。特區政府宜把握千載難逢的時機,以更優惠的條件吸引一些跨國企業來港建生產基地,或吸引高增值和重知識產權的製造工序移至香港進行。

 日前,筆者在本專欄提出了「重振香港工業可採取多種形式同時進行」,其中吸引外資來港發展工業,建造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內地的平台可謂時勢使然,所欠缺的或是更完善的投資環境和優惠的條件。據報道,日本今年對於吸引華人資金投資轉趨積極,最近採取地價和稅收優惠措施及現金津貼,爭取華商投資明年將舉行世博會的愛知縣新國機場開發區。除了地價和稅收優惠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優惠政策,如經營製造業和印刷業的中小企業在建設新工廠時,可以獲得最多10億日圓的貸款;投資醫療、信息通信、環境保護等生物技術、航空和太空等高科技產業,可以獲得最多10億日圓的補助津貼等。這種吸引外資發展工業的優惠辦法,值得香港特區政府借鑒。

跨國公司冀參與和受惠於CEPA

 據最近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世界各國主要的跨國集團基本上在港都設有地區性機構,作為拓展亞洲區和中國市場的基地,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總數已達三千六百個。不過,超過半數的地區總部和辦事處的業務範圍主要從事分銷貿易行業,經營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及進出口貿易,而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所佔比例則較小。

 值得關注的是,自實施CEPA以後,以香港為基地的投資者在很多主要範疇上,包括船運、航空、陸路運輸及個人稅務方面均可獲豁免雙重徵稅,加之香港內部的投資成本已大幅下降,為發展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創造了條件。雖然,實施CEPA旨在為香港及內地的廠商提供優惠,但在香港註冊的外國公司如能符合「香港製造」的界定標準,亦可享有與香港廠商同樣的優惠。種種跡象表明,歐美等地的一些跨國公司冀望能參與和受惠於CEPA,爭取更大的中國內地市場空間。業界人士認為,歐美等地的跨國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資潛力,並且有比日、韓等國更高水準的技術。特區政府宜把握千載難逢的時機,以更優惠的條件吸引一些跨國企業來港建生產基地,或吸引高增值和重知識產權的製造工序移至香港進行。

促進內企與國際接軌達雙贏

 應該看到,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對內地吸引外資、開展對外貿易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包括向內地投資、提供融資、技術、資訊,通過香港採購內地出口產品。近期國際電訊業高科技公司紛紛進入香港,這些都充分表明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加大了對香港的長線投資,利用香港進軍中國內地市場。

 毋庸諱言,目前內地的金融、貿易、法律體制的現狀和沿海大城市的國際性條件,還不足以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而中國內地將面臨「後過渡期」入世的衝擊,若充分發揮和利用CEPA優勢,吸引跨國公司來港設立研發生產基地,應可進一步促進內地企業與國際接軌,推動進出口貿易。

政府應盡快推出更優惠辦法

 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為促進發展高科技產業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助於吸引跨國高科技公司來港投資、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但要吸引外資來港發展工業,似應提供更優惠的條件。須知,發展工業是一項風險大、回報慢的艱巨事業,政府可率先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建立專門為風險投資企業服務的股票市場,鼓勵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同時,可借鑑日本六十年代許多府、縣制訂的「吸引工廠條例」,通過減免稅收、提供補助金、提供工廠用地等優惠政策吸引跨國公司、大企業來港發展工業,建立有特點的、高水準的行業科研開發基地。同時,根據投資的企業的需求,引進科技人員,培訓大批高效率而且穩定的勞動力。誠然,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力度和更廣泛地向世界各國宣傳推廣CEPA,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