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06] 請以新眼光看西九龍

■曾蔭權 政務司司長

 本報論壇版自今日起,將連續5天刊登曾蔭權、何志平、孫明揚、李麗娟、劉吳惠蘭等政府官員有關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文章,闡述政府的發展理念和監督機制等問題,希望有助澄清市民的有關疑慮。

 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一個很大膽而且有前瞻性的計劃,有別於香港過去的大型發展項目。如果不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難免會摸不準、看不透。

 從一開始,我們的目標就是——在這裡興建一個世界級的文娛藝術區,同時確保善用這塊土地,造福市民。這意念濃縮在一句口號裡:創地標,顯文化,添悠閒。

希望市民勿懷疑政府誠意

 我們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要令香港市民相信,政府決心要把這塊貴重的土地,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藝術、消閒區。政府不把這塊地皮分割拍賣,價高者得,而要在這裡興建博物館、演藝廳,把它變成藝術工作者的家,有人或會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這的確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願望是讓香港擁有一個世界級的文娛藝術區,一個足以令香港人自豪、樂而忘返的場所,讓香港躋身世界文化藝術城市之林,甚至可在這方面帶領潮流。我們為這理想而奮鬥,我希望市民不要懷疑政府的誠意。

因循故轍已不合時宜

 香港幾十年來興建了不少文娛藝術設施,廣布港九新界各地,豐富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藝素養。它們的建造和管理,幾乎是政府一手包辦的。

 但隨著香港朝著亞洲國際都會的方向發展,這些設施受政府架構所限,已日漸難以滿足今天的需要,更不能趕上今後的發展,而且營運需要大量公帑補貼。要興建符合大眾理想、世界水平的文娛藝術區,我們不可以因循故轍,繼續以舊模式進行。

尋找新途必引入商業元素

 我們必須尋找新途徑,以便利用本地和國際民間的智慧、技術、資金和創意。我們因此決定以民間主導,讓商界和文化建立伙伴關係,來發展這個龐大計劃。

 這樣做必然要引入商業元素。文化發展裡有一定的商業元素不是壞事,這是使計劃持續、有生命、自給自足地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在於怎樣控制和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試看看世界很多大城市,文化設施與店舖、食肆、酒吧、住宅一起興旺發展。意大利有悠久而優秀的藝術,又擁有國際聞名的文化產業,這同意大利商人自古以來善於推動和運用藝術家的才能有重大關係。

 把文化和商業截然對立,不是社會之福。更何況,從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各入圍建議者的建議看到,我們將可以請來世界最出色的文化產業機構合作。我相信,憑著香港人的創意和智慧,加上引入人才和技術,我們可以讓文化與商業在香港結出美好成果。

政府設定多方面機制

 為保證未來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不失文化性質和目標,政府設定了多方面的機制。

 建議者不但要建造文化設施,還要負責經營三十年。他們將需要邀請文化藝術界的頂級管理人才參與設施的管理。

 第二,政府對文娛藝術區的發展密度已有規定,建議者要改變地積比率,必須提出足夠理據,政府不一定對建議「照單全收」。

 第三,有關建議要進行公眾諮詢,發展計劃大綱草圖要得到主要由民間人士組成的城規會批准,最後得到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同意,才能進行。

 建議者要偷天換日、擅自把項目變為地產項目,根本不可能。說這是一個以文化包裝的地產項目,也是沒根據的。試想想,政府用一貫的方式把這塊地皮拍賣出去,既省事,又可紓緩財政壓力,何樂而不為?但到時文化藝術又要與其他項目競逐公共資源,建立文娛藝術區,可能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八年來調查和諮詢告訴我們,市民和遊客都需要這樣的文娛藝術區,文化藝術界歡迎它,立法會去年十一月也曾通過有關決議。計劃的每一項進展都是經過諮詢後進行的。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確保善用西九龍這塊土地,務使它的發展最符合市民的長遠利益。我們會繼續通過聽取各界的意見來決定以後的每一步進展。要計劃成功,市民的意見和信任,都是我們不可少的。

 香港在不斷改進,我們要用新眼光去看西九龍。(小標題為本報編者所加)(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