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16] 在文化和商業之間尋求平衡

■何亮亮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

 最近由政府推動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引發的激烈爭議,排除逢政府必反以及「香港根本不需要發展文化事業」這類極端主張可以不論,其他意見在我看來主要是在西九龍應該如何、怎樣發展以及由誰來發展成為一個文娛藝術區,儘管不同意見之間的爭論相當尖銳甚至針鋒相對。

 西九龍可以說關係到香港社會未來發展方向,各方意見的交鋒即使無法取得共識,但是仍有其極大的意義,因為西九龍計劃包含了文化和商業這兩大因素,而這兩大因素在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

香港是世界華人文化重鎮

 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現在這種說法已經不太流行了,因為這根本是一種違反常識的說法,像香港這樣一個幾百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怎麼可能是一個文化沙漠?無論是從軟體還是硬體兩個方面來看,香港都是文化發達的城市,特別是在香港經濟起飛和高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內地因文革而陷於動亂和閉關自守的時期,香港是世界華人文化的重鎮。香港文化還具有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的特點,這一特點至今仍然十分顯著,即使是快速發展的上海和台北都還無法在這方面與香港並駕齊驅。香港文化的弱點在於不夠厚重,既沒有像北京和廣州那樣的歷史文化沉澱,也不可能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樣積累著歐洲文化,這是不能苛責香港的,因為香港不具備這樣的客觀條件。

一個富裕社會應有文化政策

 文化的發展,需要經濟力量的支援。一個連溫飽都談不上的社會,不可能有能力發展文化。但是有了一定的財力也並不意味著必然能夠發展起先進的文化,一些石油輸出國擁有巨額美元的儲備,但這些國家並不善用金錢來發展文化。

 一個富裕的社會,應該有高瞻遠矚的和可行的文化政策,即使這種政策暫時未能獲得全民共識,只要方向對頭,就應該堅持貫徹執行,以實際的效果來說服反對派。

反地產商風氣有失偏頗

 當前香港社會出現了反商尤其是反地產商的風氣,反對西九龍計畫的意見中不乏此類聲音。對地產商(也有人稱之為地產主義),一定要一分為二、持平地看待。香港只有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還包括很多無法開發利用的山地,在這樣一塊資源貧乏的土地上,能夠積累巨額的財富,不能不承認和香港善於利用開發土地是分不開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產商對香港經濟的發展功莫大焉。由地產興旺帶動了全社會的繁榮,惠及了大部分的市民。

不能因噎廢食

 另一方面,如果長期只依靠地產,香港的經濟發展就必然是畸形的、無法持續的。一些高科技專案最終成為高級住宅項目,反映了香港經濟的這種畸形結構,這也是今日西九龍計劃遭到反對的重要原因。然而,不能因噎廢食。不能由於發生過類似事件,就從根本上反對政府的開發西九龍計劃,今天的香港社會,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超過了以往,發展文化的經濟基礎和決策水平、輿論和社會的監察能力都遠高於過去,西九龍這樣龐大的計劃,是不可能由個別地產商一手遮天、混水摸魚的。香港需要商業(包括地產),也需要文化,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形成平衡,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官方和民間之間更多的溝通和社會各界更多理性的討論。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