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17] 「緊貿」與港深跨境工業區

■李羅力教授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秘書長

 CEPA(更緊密經貿安排,簡稱「緊貿」)對香港最重要一點就是推動本土製造業。對那麼多種類產品免關稅,不僅要鼓勵香港部分製造業回流,更重要的是鼓勵國際資本、跨國公司、內地企業來港,從而為香港經濟轉型創造最佳條件。在跨境地區設置新的大規模的產業園區,就可以利用CEPA為香港製造業提供最佳有利條件。

 香港非常需要搞本土工業,即本土製造業。目前香港理論界和政策部門普遍存在三個誤區。一是不理解香港本土產業空洞化的真正含義。關鍵是沒有看到產業空洞化導致的產業結構不均衡,使香港本土缺乏完整的經濟基礎,因而造成就業困難,稅收減少,缺乏長期的經濟活力和經濟支撐點。二是把粵港的「前店後廠」,等同於香港本土的「前店後廠」。關鍵是忘記了財富增長,稅收增加,就業擴大這些「溢出效應」均發生在內地,而不在香港。三是把香港服務業與美國服務業劃等號,關鍵是缺乏對美國經濟特點的深刻認識,沒有看到通過跨國公司支撐的美國製造業遍布全球,獨步天下。

利用CEPA重振香港製造業

 CEPA對香港經濟整體長遠的利益是甚麼?最重要一點就是推動本土製造業。同時使香港的優勢產業——資本市場、國際金融、物流業、資訊業和其他工業支撐服務體系,為香港本土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大效益(而不僅僅是到內地去發揮效益)。因此這是香港根本的大戰略,也是CEPA給香港帶來的最根本的利好。

 香港重振製造業怎麼搞?肯定不能再搞原來的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產業,要搞高新技術產業,要搞高附加值和高資金技術含量的產業,即使是傳統產業也要搞以高新技術帶動的傳統產業,而且要搞產業集群。因此必然要走台灣、新加坡那種產業園區的發展道路。

跨境產業園區乃最佳選擇

 香港要搞產業園區,是放在香港境內好,還是放在與內地資源相結合的跨境地區好,這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第一,香港的面積本來就十分狹小,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轉移出去後,香港境內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好的地方來設置大規模的產業園區了。

 第二,香港製造業經過長達20多年時間北移後,本土已經嚴重缺乏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主要是缺乏產業配套環境、上下游產業鏈條、工業基礎設施以及製造業的隊伍和人才,加上成本太高,都已不適應發展大規模高端製造業的要求,而這恰恰是內地的優勢。在跨境地區設置新的大規模的產業園區,就可以既發揮香港優勢又可以發揮內地優勢,既可以利用香港資源又可以利用內地資源,既可以利用香港國際地位和國際市場,又可以利用CEPA為香港製造業提供的最佳有利條件。因此這是重振香港製造業,實現香港經濟轉型的一條「多、快、好、省」的捷徑。

 如果香港選擇搞跨境工業區(或跨境產業園區)的大戰略,那麼唯一的選擇是在港深結合部選擇最佳區域來實現這些目標。因此它應當成為港深合作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最關鍵因素是政府

 大戰略確定之後,最重要和關鍵的因素就是政府。這種園區設置的戰略安排不可能靠企業和市場的自發努力來實現。因此必須要靠港深兩地政府的決策,靠港深兩地政府制訂政策支援和引導方向,來建設環境,聚集資金,聚集企業,聚集資源,形成市場。從目前條件看,儘管真正要實現目標將會有許多非常大的困難,但都不是不可逾越的。

 要實現上述目標,從操作層面看有三條最重要。第一是港深政府要在這方面達成共識。第二是要得到中央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的批准和支持。第三是要建立港深政府在這方面的合作和互動機制。(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