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2] 澳門成績對香港的啟示

■宋小莊博士 法學專家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時,澳門已經歷了連續三年經濟衰退,經濟負增長分別是0.5%、0.1%和4%,失業情況嚴重,外來投資衰減,消費市場疲軟,處境令人擔憂。

確立四大支柱產業

 但到今年澳門慶祝回歸五周年時,情況卻大不相同。澳門已確立了四項支柱產業:(一)博彩旅遊業。遵從《澳門基本法》第118條的規定,澳門特區根據本地整體利益自行制定旅遊娛樂業的政策,大力推動博彩業發展,澳門已建立世界知名的娛樂博彩品牌,預計今年有1400萬遊客來澳。佔澳門GDP60%的博彩業所繳政府稅項足以支持澳門政府的經常性開支。隨著去年啟動的自由行,內地來澳遊客今年頭十個月已有78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57%。

 (二)紡織製衣業。《澳門基本法》第112條鼓勵發展紡織業。澳門紡織品今年上半年出口約101.1億澳幣,佔澳門總體出口的78.9%。該行業僱用36700名工人,約佔澳門總體勞工的17.3%。

 (三)金融保險業。報載去年澳門開設了兩家新銀行。銀行業今年上半年的利潤6.2億澳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0.2%。今年上半年保險業的保費收入達9.3億澳幣,增長迅猛。

 (四)建築房地產業。受公共工程和博彩設施需求的刺激,今年上半年澳門有93,882平方米建築工程動工,增長456.4%。同期房地產交投活躍,成交12,208個單位,增長47.7%,成交總金額66.6億澳幣,增長72.1%。

積極制定工商業發展政策

 澳門GDP在1999年還不到490億澳幣,到2003年已達630億澳幣。隨著經濟復甦、賭牌開放和自由行效應顯現,今年第二季GDP增長47.5%,已連續四季錄得雙位數字增長。加上政府的解困措施,澳門失業率已由2003年的6%下降至今年第二季的4.9%,第三季的4.7%。

 由於澳門特區政府根據《澳門基本法》第114條的規定,依法保護工商企業自由經營、制定工商業的發展政策,改善經濟環境、鼓勵投資和技術進步,開發新產業和新市場,在開放賭牌後的一年內澳門已引資32億澳幣。在澳門設立的公司也由2003年第二季的382家增至今年第二季的564家。

投資者和居民信心增強

 澳門投資者和居民對澳門的信心不斷增強,相信澳門特區政府有能力發展經濟、治理澳門。儘管具有27平方公里和44萬人口的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遠不如香港能量巨大,但過去七年,香港徘徊在是否搞高科技、是否建立深圳河套加工區、是否建立外向型自貿區上,澳門卻自設立第一天起已基本明確博彩旅遊業的龍頭地位。

珠澳邊境加工區

 在與內地設立CEPA安排以前,澳門已提倡建立珠澳邊境加工區。該區已於2004年9月運作,但深圳河河套加工區現仍在紙上談兵。在與內地達成CEPA後,澳門考慮開拓與葡語地區和拉丁美洲地區的經貿關係,特別是目前仍不承認內地市場經濟地位的單獨關稅區,發揮本身優勢,但香港仍無動於衷。

澳行政主導有效發揮

 在行政長官何厚鏵領導下,澳門特區堅持行政主導,實行行政立法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制度。但香港特區卻行政立法制衡有餘、配合不足,行政也立法主導,到行政長官第二任才能實行高官問責制,而澳門特區回歸第一天就有這種制度。香港特區雖然希望把所有的事務都當作自治範圍的事務,但卻往往得不到群眾的支持。而澳門特區在決定政策前樂意聽取內地的意見,也得到澳門居民的廣泛擁護。

澳微型經濟結構有隱憂

 當然,澳門的微型經濟並不是沒有問題。其博彩業佔GDP的比重偏大,由博彩業帶動的工資增長過快,由博彩業推動的經濟升溫過速。如果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隻籃子裡,一旦出問題,恐怕也難收拾。澳門特區需要小心行事,在積極開拓、勇於進取的同時,也要注重穩健,兼顧全局。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