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4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新聞專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4-12-29] 新生代系列專訪:陳恆鑌服務社區入政壇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葉詠儀

 現代婚姻中,「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的個案屢見不鮮。但對於民建聯福利政策副發言人陳恆鑌來說,選擇政黨的過程與此完全相反:因為深入了解「泛民主派」人士的真面目,看清他們所謂「人民英雄」面具後的真面目,才決定投入民建聯懷抱,寄托自己「為人民服務、讓香港人安居樂業」的理想。

 陳恆鑌在接受訪問時坦言,當自己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時,在校園內只接觸到「民主派」宣傳品,心目中只知道有他們存在,對「民建聯」十分陌生,甚至感覺這個團體的一切極為封閉,「佢好似隊@個波裡面,其中有一部分係不明部分:佢有自己既運作模式,外界係完全接觸唔到既。老實講,當時我根本無意慾去同佢瓊接觸。」

「文叔」引領踏政壇

 陳說,令他對民建聯完全改觀的,是他參與校內國是學會後,需要做一次專訪,需要找一位最資深區議員,讓他們介紹該區發展情況。隨後,他有機會訪問荃灣區最資深區議員、民建聯的陳育文。他說,自己初時真的有些抗拒,但到真正與「文叔」接觸後,令他對民建聯的感覺出現了180度的轉變,令他至今難忘。

 他憶述,自己第一次到文叔辦事處找他時,原來該辦事處位於一間商舖後面,面積只有100多呎,但所有空間幾乎都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文件。訪問期間,不斷有街坊來找文叔,事無大小都要求幫手及商量,恍如一家人般,而文叔就忙於處理街坊要求,不時要中斷訪問,令訪問足足做了數個小時。隨後,他與文叔在街上走走,街坊不停向文叔熱情地打招呼。

 陳恆鑌表示,透過親身接觸,發現文叔為人很單純,雖然自己已經是70歲的老人家了,但卻從未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過,一心只為街坊服務,沒有異心。這一切頓時打動了他,令他感覺到文叔真正為街坊的心。他笑說:這次訪談,令自己在寫該篇文章時,亦特別有感情。

 同一時間,陳恆鑌曾經主動提出要求訪問前線召集人劉慧卿:「當時她給我的印象是,她是一位人民英雄,為我們爭取民主。」不過,在先後兩次訪問劉慧卿後,他只有一句評語:「她只是個政客而已!」及後,民主黨的司徒華出席該校的論壇時,言辭誇張,更令陳恆鑌對這些所謂「民主派」感到反感,認為他們並非為市民福祉著想。「推動民主並非要令社會混亂,可以有很多方法,自己就希望香港可以繁榮穩定」。

評劉慧卿只是政客

 抱有這想法的學生不只他一個,但只有他,最終選擇投入政壇。他指出,自己在大學畢業後,一直與文叔保持聯絡,亦有參與社區服務,在「未經過深思熟慮」下,「順理成章」地加入了民建聯。他笑言,由於朋輩對民建聯了解不深,在參加民建聯後,亦沒有刻意說給朋友知道,只希望出一份力搞好社區。

拉票曾受辱 「破釜沉舟」保區席

 「1123」區議會選舉,是陳恆鑌心目中「最難忘的選舉」。雖然文叔在區內經營多時,與街坊建立了很深厚感情,但自己接棒時的大氣候,卻對民建聯十分不利,「當時試過項韝W拉票時,真是(有些人)當住你面,將單張撕掉,仲向住你塊面丟過來。」他坦言,自己當時感覺實在難受,「咁大個仔都未試過畀人罵成咁!」惟有以「可能對手都受到同等對待」來安慰自己。

目睹遊行 莫名恐懼

 他坦言,在去年的「7.1」遊行時,自己與朋友亦在遊行路線某一條天橋視察,看見一浪又一浪的人潮,自己心中更湧現莫名的恐懼:「民建聯會不會被衝散呢?原來有人可以去到咁激進,心中有些寒,民建聯對23條立法有不同立場,並沒有做錯,但這樣我們日後要如何走下去?」

 他感嘆道!自己最初選擇代表民建聯參選區議會,卻想不到便遇到這個衝擊,而民建聯的內部評估,亦很強調「不能輸掉民建聯荃灣唯一的區議會議席,否則該區便會全軍覆沒」,故當時自己的壓力十分大,只得抱著「破釜沉舟」的態度,不斷上街拉票。

 陳恆鑌憶述,當時有街坊向他說:「如果你不是民建聯,我一定投你一票!」他於是回應道:「我是民建聯成員!這是鐵一般事實,若你不投我票亦沒有辦法。」不過,到最後,這位街坊都投了他一票,希望他日後可以做得更好。

馬力鼓勵 大感振奮

 他又透露,在「1122」,即區選投票前一晚,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晚他正在辦事處做最後準備工作,大約晚上10時許,收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我是馬生。」當時自己不以為意,還以為只是一位街坊問候電話,及後對方再問到他:「你有無信心時」,自己才驟然發現對方就是民建聯主席馬力,原來他亦很擔心當時形勢。當時他信心不大,於是回答道:「一半半啦!」,馬力反安慰他道:「不用想得太多、太過擔心,盡力而為,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陳恆鑌形容,這個電話的勉勵說話,令他感到很溫暖。幸好最終都能夠勝出,沒有辜負眾人期望。

爭裝發射塔 助基層收看電視

 「電視」在現今香港社會,可以稱為生活一部分,返回家中只要信手輕按一下電視機遙控器,便可以舒適地欣賞不同電視節目。想不到的是,在這發達的社會,竟仍有部分荃灣區的居民,無法接收到任何電視節目,令看電視成為了他們的「奢侈品」。就因為幫助基層市民處理這些幾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才令陳恆鑌決定擔任社會福利事務副發言人。

走入基層 開拓視野

 他指出,荃灣是老區,基層市民遇到很多生活上的困難,有時候真有「求助無門」之感,「福利問題為市民最貼身、最基本、最廣泛及最重要的問題,為政者能夠走入基層了解他們,對開拓視野及將來發展必定有很大幫助,自己也可以感到滿足。」

 就像荃灣區內電視訊號的問題,陳恆鑌指出:隨著荃灣區內發展,有很多高樓大廈相繼興建,令部分位置較低的樓宇無法接收電視信號;當時自己協助「文叔」,積極爭取當局加裝發射站,結果成功令最初無法看到電視的地區,例如聯仁街、德華街、關門口街及沙咀道部分居民,終可收看電視節目了。可惜,目前居民可以接收的仍只得兩家本地電視的中文頻道,而隨著區內年青人數目不斷增加,對英文台電視節目需求日漸增加。

 為此,陳恆鑌便與義工在區內展開問卷調查,將收集得來的數據,向電訊管理局反映,成功增加了兩個英文電視台。當時,他還與義工開班,上門為老人家「校電台」,使到街坊們十分高興。但區內又有大型屋h落成,在03年初,居民又無法接收電台節目,「又需要繼續爭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