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07] 現代文學講座系列二:把魯迅釋放吧!

放大圖片

 魯迅一家,攝於1930年1月4日。(資料圖片)

整理:鄒芷茵 楊彩杰

李歐梵「重讀魯迅」的呼籲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於二零零五年三月四日與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辦現代文學講座,邀請李歐梵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LT3主講「重讀魯迅」。李歐梵教授為魯迅研究的著名學者,其著作《鐵屋中的吶喊》開拓了魯迅研究的新面向。他一方面回顧多年研究魯迅的歷程,另一方面總結當代魯迅研究的發展。

「重讀」的必要

 李教授認為魯迅作品有「重讀」之必要,因為文學作品在各種文化、政治、歷史差異之間能夠衍生出不同的意義,魯迅作品的解讀方式在不同時代也展現出不同的面貌。李教授認為「魯迅」不但是中國文學的研究對象,還是當代中國文化肌理的一部分,像「孔乙己」、「阿Q」這些魯迅小說的人物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典型人物。李教授提出如果在香港重讀魯迅,更可嘗試從香港通俗文化的角度切入討論。

研讀魯迅新方向

 另外,李教授介紹了不少魯迅研究的重要著作,如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汪暉《反抗絕望》、錢理群《與魯迅相遇》及黃繼持《魯迅•陳映真•朱光潛》等,李教授在介紹過程中討論到中國現代性、知識分子與文學地位的關係。他以作家之「公共身份」為重點,分析把魯迅視為二十世紀知識分子的寫照時,中國知識分子面對「現代性」之態度,從而探討魯迅作為公眾人物,他的文字所展現之「公共論述」(public discourse)。李教授提出以魯迅的雜文及翻譯作品作為研究對象,討論魯迅如何把雜文轉化成政治文體、公共文體,在報章這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與讀者互動,並以翻譯材料展現魯迅對中國文化身份、語言的態度,反省文學作品在文化層面上的意義。

知識分子以外的魯迅

 李教授也討論了作家個人生活與文學研究的關係。魯迅的個人生活,如他的婚姻狀況、家庭關係及收藏嗜好等,與他的文學作品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充滿矛盾。他提出David E. Pollard的《The True Story of Lu Xun》一書中特別提及魯迅的婚姻,嘗試展現出魯迅作為知識分子以外的個人生活面貌;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也展示出魯迅充滿「人情」的一面。

 

把魯迅「結束」

 最後,李教授提出把魯迅視為世界經典作家的研究方向。魯迅不單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也引起了西方、日本學者的關注;他提出從比較的角度討論魯迅作品,例如比較卡夫卡的《變形記》與魯迅的《狂人日記》所展現的人性思考問題等。

 李教授以「光榮結束」來呼應「重讀魯迅」這個講題:「光榮結束」是他在五年前的一個日本魯迅研討會上所說的話,與「重讀魯迅」呼應,即把魯迅從以往的討論中「光榮」地「結束」、釋放出來,讓魯迅研究進入當代的文化研究領域。李教授的演講不但為魯迅研究整理出清晰全面的發展脈絡,更提出新的看法,啟發後學,對當代的文學研究帶來深刻的反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