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19] 文史爭鳴:《大長今》背後的中朝關係

放大圖片

張俊峰

 近來,韓國電視劇《大長今》正在熱播,許多觀眾對當時的歷史產生了興趣:故事中朝鮮的真實歷史背景是怎樣的?作為朝鮮的近鄰,那時的中國又是怎樣的?

 記得故事中有個情節,是朝鮮國王接受到來自明朝皇帝的賜品。明朝皇帝贈送給朝鮮國王的東西為何要稱為賜品呢?這要從中朝兩國的歷史關係講開來。

武王伐紂,箕子朝鮮出現

 《大長今》的故事背景,是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時期。朝鮮半島的歷史很悠久,籠統說來有幾個階段:一是箕子朝鮮。據說早在周武王伐紂以後,商朝的貴族箕子,就被周朝天子分封到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一帶,他帶著自己的族人遷徙過去,生息繁衍。

 二是衛氏朝鮮。西漢初,燕國人衛滿率眾避難朝鮮,把當時的箕子朝鮮王准趕走,在半島發展自己的勢力,逐漸形成了衛氏朝鮮的形態,都城在王儉,也就是今天的平壤。到了漢武帝時,因為漢朝和衛氏朝鮮發生了衝突,武帝派遣判罪的囚徒,編成軍隊進攻朝鮮,久戰不決,最後朝鮮內部發生分裂,內外夾擊,朝鮮被平定。漢朝在朝鮮設置了四個郡。

高麗王朝,從唐至明的臣屬

 這四個郡位於朝鮮半島北部,除了四郡之外,朝鮮半島北部還有扶餘國和高句麗,它們都接受漢朝的印綬,是漢朝的臣屬,其中高句麗和漢朝時有衝突。而半島南部則是三個部族的區域,也就是三韓。隨著中原在東漢以後進入紛爭的亂世,高句麗逐漸坐大,攻取了原先四郡中的兩郡,並於313年復國。到了中原的南北朝時期,朝鮮半島上除了高麗,又出現了百濟和新羅兩個政權。隋朝統一中原後,開始對高麗用兵,戰爭一直進行到唐朝,高麗聯合百濟,進攻和中原維繫良好關係的新羅,而唐朝則聯合新羅,先後滅掉了高麗和百濟。其後因為對半島的企圖不同,新羅和唐時有和戰。唐朝中期以後,逐漸統一了朝鮮半島的新羅則完全臣服於唐了。朝鮮半島逐漸進入了高麗王朝時代,因為國姓是王,所以也稱王氏高麗。

 王氏高麗先後對中原的宋、遼、金、元稱臣,使用中原的紀年,接受中原的冊封並且朝貢。在元朝征日本時,高麗也派出了聯軍。這個階段一直保持到明朝建立。

歷經明清兩朝的李氏朝鮮

 在歷史上,朝鮮與中原王朝大部分時間都是臣屬的關係,而在明朝,兩國的關係尤其緊密。這與朝鮮李氏王朝的建立有關。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建立明朝。這一時期,朝鮮半島也發生了政權更替。立國近五百年的高麗王朝被朝鮮王朝取代。高麗王朝效忠元朝,明朝建立之初,高麗還採用元朝的年號,和元朝的殘餘力量互有往來。這讓明太祖很不滿,表示要攻滅高麗。高麗王朝多次上表澄清之後,兩國關係才逐漸緩和。1387年,高麗依明朝制度改定百官冠服。這就是《大長今》中官員服裝和明朝非常相似的最初原因。

 沒過多久,高麗大將李成桂逼國王辛退位,立辛昌,很快又廢辛昌,立王氏家族的王瑤。明太祖非常厭惡其頻繁的政權更替,所以不願意給予冊封。1392年,李成桂乾脆廢掉王瑤,自即君位,希望能得到明朝的承認和冊封。他擬定了兩個國號——「朝鮮」和「和寧」——上報明朝,請明太祖選定。最後定下來以「朝鮮」為新國號,李氏朝鮮王朝開始。《大長今》中的朝鮮國王是中宗,是朝鮮的第十一位國王,當時明朝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

 明太祖始終對朝鮮帶有反感,所以朝鮮的太祖和定宗兩朝,明朝對朝鮮都很苛嚴。朝鮮的使臣因為進貢馬匹時順便送了馬匹給當時的燕王朱棣,被朱元璋流放到雲南。還有使臣因為跪姿不正,被朱元璋下令棒責,差點被打死。明成祖以後,因為與朝鮮國王太宗李芳遠曾有私交,中朝關係才平穩下來。這種友好關係一直到朝鮮的第十四位國王宣祖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派小西行長進攻朝鮮,明朝派軍支援,經過七年戰爭打敗日本,中朝兩國關係達至最緊密的狀態,朝鮮的《李朝孝宗實錄》中感激道:「(明)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開闢以來,亦未聞於載籍」。

 因此,甚至在明清易代後的很長一段時期,朝鮮仍然奉明朝的正朔,視清朝為「胡」,並以「小中華」自居。直到1895年清朝在與日本的甲午戰爭中失敗,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朝鮮李氏王朝一直在衣冠和禮俗方面保留中國明朝的制度。

 這是中朝兩國的歷史淵源,希望有助於讀者增加對《大長今》的了解。之後,還會就中朝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再作介紹。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