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5月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5-04] 講史茶館:古越石韻

放大圖片

 蕭玉田所繪《西施浣紗》

何有基

 紹興古稱越,為越民族發祥之地,也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所。古越石文化源遠流長,絢麗多姿:有越先民開天闢地的石鉞、石犁;有黃帝的磨鏡石;稱作「禹餘糧」的魂石;有性別之分的陰陽石;有西施的浣紗石;有讓書畫家米芾「癲狂」的雲骨;有上億年歷史的木化石。還有吼山的棋盤石,羊山的石佛、東山謝安石和新昌江南第一大石佛等,皆為石中之珍品。

黃帝磨鏡石

 原臥置於風景秀麗的鑒湖之畔。相傳,黃帝曾在鑒湖之濱磨鏡,留下一石,人稱「磨鏡石」。黃帝姓姬,號軒轅,被尊為「五帝」之首。據南朝梁人任昉《述異記》載:「世傳軒轅磨鏡湖邊」,故鑒湖又名鏡湖。南宋《嘉泰會稽志》雲:「今軒轅磨鏡石尚存,石畔常潔,不生蔓草。」由此可見,在距今八百年前,磨鏡石依然存在,也是古人常尋訪之處。以後,就不知石之去向,今人無緣目睹了。但是,黃帝在紹興磨鏡的故事卻傳了下來。這個故事是否在告訴人們,當年黃帝在打敗蚩尤之後,曾來南方活動的一個事實。

禹餘糧魂石

 又名石饅頭,餘糧石,產於嵊州了山。相傳大禹治水,功畢於了溪。在治水期間,禹曾登上浙東天台山察看地勢,遙見了山堵住了泄水通道,他搖身一變為一頭似象非象,似牛非牛的怪獸,用又粗又長的鼻子在拱山。這時,他的妻子女嬌正好提著一籃饅頭向山上走來。她來到了山山頭,見到如此怪獸,嚇得跌坐在地上,饅頭籃子也打翻了。後來,散落在山間的饅頭入土變成了石團子,人們叫它為「禹餘糧」。魂石外殼黃金呈金呈,圓滾滾,內腔空,有赤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它味甘性寒,可治眼疾,骨節酸痛,四肢不仁,痔瘺等疾病。當地人常用它作藥引,用以止血療傷,有收斂止澀功能。因此,人們又稱它為魂石。關於魂石形成之奧秘,尚待進一步考證。

西施浣紗石

 在諸暨苧蘿山下,浣紗江畔,傳為西施與村中女伴們浣紗之地。西施姓施,名夷光,因施氏有東西兩村,夷光居西,故稱西施。浣紗石高三點六米,寬五點七米,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孔靈符《會稽記》云:「諸暨苧蘿山,有西施浣紗石。」《輿地志》、《十道志》以及《嘉泰會稽志》亦稱:苧蘿「山下有西施浣紗石」。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浣紗古石今猶在」之詩句。古人遊浣紗石,常常乘舟而至。人坐船中仰視,浣紗石更顯高大凝重,使人肅然起敬。今在浣紗石上方,建有浣紗亭,另又設置遊步道和棧橋,遊人可以近距離與摩崖石刻親近,具有另一番情趣。

天下第一石雲骨

 位於柯岩風景區內,被當代書法大家啟功譽之為:「天下第一石」。雲骨高三十米,底圍僅四米,上寬下窄。遠遠望去,聳立如錐,嫋嫋婷婷,如噴薄而出的雲岫,故名雲骨。雲骨這一稱謂,極富巧喻神思,集剛柔於一體。相傳,雲骨石石質奇異,建房築屋冬暖夏涼。但開採此石時,石匠們必須同心協力,如有人異心,則石堅如鐵,萬難採動。一天,有一石匠突發奇想,如將此寶石用作床板,肯定十分愜意。於是他告知其妻,待明日開採時,抬一塊回家自己受用。第二天,當石匠們再次採掘此石時,卻無法撼動,使這位存私心的石匠羞愧不堪。自然,此為民間傳說,不能當真。雲骨天生靈秀,且步移景換。遊客觀後驚呼「此乃石景之一絕」。難怪當年酷愛奇石的北宋大書畫家米芾見雲骨而「癲狂」,繞石觀賞,盡日不足,竟然在石旁搭棚小住,日夜盤桓,三日不忍離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