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6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6-11] 百家廊:抗日謎花一支獨秀

放大圖片

 燈謎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活動,至今仍是節日中的大型節目。(新華社)

林長華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為紀念這一舉世重大的歷史性勝利,筆者著重從謎事活動的角度出發,回放了當時我國謎界人士運用燈謎這一獨特形式宣傳抗日的精彩片段。這對於日本右翼勢力瘋狂篡改教科書,掩蓋侵華歷史事實的行徑也是個有力回擊。

 「七七事變」後,祖國大片河山淪陷於日寇鐵蹄之下,謎界愛國志士怒火燃腔,製作了不少切合時事的燈謎宣傳抗日,控訴日寇侵華犯下滔天罪行,這在當時可說是燈謎活動的一大創新。

詩經歌詞反映時事

 抗日戰爭的一個中秋節,廈門最早的燈謎組織「萃新謎社」舉辦抗日專題謎會,場面十分熱鬧,一些聲討日寇侵華罪行的謎作老人們至今記憶猶新。如「瀋陽慘案發生」(猜《詩經》一句),謎底:我日構禍。謎底頓讀為「我.日構禍」,意為在我國發生的這一流血事件是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的。

 當時,福建晉江「談虎樓」燈謎組織也舉辦過抗日燈謎專場,一些燈謎佳作至今仍膾炙人口,如「日本逆作,一敗塗地」(猜字一),謎底:查。意為「日、本」二字組合順序顛倒,「本」字的一橫變在最底下。「吾人能合作,定把倭奴滅」(猜字一),謎底:昨。此謎巧妙運用燈謎製作在的「增損離合」手法,意為要使「昨」變成「作」字,必須把「日」(倭奴)消滅掉。「九.一八」事變,東三省落入日寇魔掌。顛沛流離的東北人民亟望早日收回失土和家中親人團聚,林祖炳先生曾用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唱詞「爹娘啊,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為謎面,(猜稱謂二),謎底:流浪兒、思想家。

「記日人狂」譴責暴行

 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東山島是我國東南鎖鑰之地,日軍曾三度登島洗劫。其時,東山島的「抗日後援會」曾以燈謎喚起民眾抗戰。如:「論持久戰」(猜山名二.捲簾格),謎底:武當、長白;「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猜足球術語二),謎底:人牆、中衛。有一天,牆報專欄刊登「官路尾村朱亞笑懷孕在身,被日本鬼子強姦後捆綁樹上用刺刀捅穿肚皮,一屍兩命」一事,讀者閱後無不義憤填膺。有位謎友找了張綠紙,註明以牆報內容為題,猜魯迅先生篇目(捲簾格)。原來,這謎底是:《狂人日記》。按謎格之法應倒讀為「記日人狂」,意指記錄日本侵略者狂殺無辜的殘酷罪行。

 揚州的「竹西後社」謎人以燈謎作武器,也創作了一批抗日謎。如「滅倭乃民意」(猜五言唐詩一句),謎底:落日故人情;以「神戶未可往」(猜俗語一句),謎底:進不得廟門。前者指出日寇的必然垮台乃民心使然,後者對漢奸作出了忠告,勸他們切勿認賊作父。這類燈謎在當時產生很大反響,並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賞。

華僑以燈謎相呼應

 一九三八年,著名愛國教育家陶行知從海外回湖北後,來到武漢大學演說,他為了激發學生的抗日熱情,開場時講了一個拆字謎,謎面是「眾人抗日」,要學生們猜一個字。學生們一時猜不出,陶行知先生便念出四句解謎詩加以提示,詩曰:「冬天即刻盡,枯柳將發青。希望在眼前,鬥志正凌雲。」有個思維敏捷的學生猜「春」字,陶行知先生說:「猜得對!春字拆開,三人為眾,眾人團結抗戰,就能把日寇打倒在地。」霎時,群情激昂,鼓掌讚妙!

 抗戰時期,旅居國外的愛國華僑,也善用燈謎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配合抗日宣傳。旅居新加坡的謎家林遮利先生曾以「漢奸無恥,志在終身事仇」為謎面,猜《滕王閣序》一句「望長安於日下」。意為:漢奸賣國賊苟生偷安,死心塌地依附日本勢力。把漢奸不以國破為恥,反以人民為敵的卑躬屈膝嘴臉勾勒得淋漓盡致。類此痛斥漢奸賣國求榮的謎作不勝枚舉,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廈門民眾戰地服務團」就出過這樣一條佳謎:「既歸東洋,自應籍沒業產」(猜《四書》一句),謎底:「去之遂收其田里」。意為漢奸與人民不共戴天,理應開除其國籍。

「忍戒乍多」諷贈漢奸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曾任南京市長的馬相伯先生(一八四○至一九三九)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他對蔣介石的消極抗日十分不滿。有一年蔣介石壽誕,蔣的一個幕僚得知馬相伯書法很好,就向他求個「壽」字送蔣。馬相伯竟然應允了,他的家人覺得他一反常態,馬相伯知是誤解,不禁哈哈大笑。原來,他這個繁體字的「壽」像字謎一樣,拆讀後為「吉一時」,隱諷老蔣好景不長。

 無獨有偶,相傳大漢奸汪精衛有一次攜老婆到岳王廟進香,廟僧送他一束鮮花。汪精衛見花上的綢帶寫著「忍戒乍多」四個字,他想,忍者為先,戒之在躁,兵不厭詐,貴在多謀,便以為是在讚揚他,很是高興。僧人又帶他們來到岳王墓,墓前也放著一束同樣的鮮花,花束的綢帶上寫「言貝人父」四字。汪精衛一下明白了,丟下鮮花,拉著老婆狼狽而逃。原來,這是運用增損離合法製作的一道燈謎,兩行字合起來便是一句辱罵他的話:「認(繁體字)賊作爹」。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後,舉國上下謎壇更為活躍,佳謎迭出,別有一番景象。不少地方為歡慶勝利,紛紛以「日本投降」為謎面配製燈謎。其中有一條要求猜一古代人名,有人猜「屈原」,意為日本屈服於原子彈;有人猜「蘇武」,指蘇聯的武裝力量起了舉足輕重作用;還有人猜「共工」(神話傳說人物),意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共同抗戰才使日本投降。這些都沒錯,只是由於謎目定得太泛,造成一謎三底的佳話。同樣的謎面,閩南有個燈謎愛好者定的謎目猜服裝名,謎底「和服」就較準確。和,乃日本別稱;服,會意為投降。

 燈謎是我國的文藝「特產」,抗戰時期的燈謎猶如一張張醒目的抗日宣傳標語,呼喚國人抗禦外侮,保家衛國,這在我國燈謎史上確實是值得大書一筆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