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6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6-29] 琴台客聚:藏民的精神家園

放大圖片

 傳說中的香巴拉。

彥 火

 香港正舉行「中國西藏文化周」。文友問我,西藏的文化精神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答道:香巴拉精神。

 香巴拉這個名詞,是在藏文、梵文經常出現的字眼,充斥了藏經、西藏口頭文學、詩歌和流浪說唱藝人的口中。藏經記載,香巴拉王國隱藏在西藏北方高聳的雪山深處,四周為二重的雪山環抱,內裡劃分有八個蓮花瓣狀的區域,人們居住在城市,其中央地帶拔地而矗立了一重內環雪地。這就是卡拉巴王宮的所在,居住著慈眉善目的香巴拉王國的國王。在這裡居住的人,都能擯棄偏執、癡迷和貪欲,具有超人的智慧,過著富足、與世無爭的祥和生活。因為這裡的居民,都把佛法作為生活的準則,人人已臻佛陀的最高境界。其實這也是佛陀的宇宙空間,即「天為中心,地為中央,國為心臟。冰川地猶如孕婦,所有江河如同頭顱。高山特高,大地特淨。在這樣一個地方,人生來即為聖賢者,風俗猶淳,馬匹也會奔馳如飛。」

 對香巴拉的傳說,還敷上不少想像的色彩,印度佛教的典籍甚至有這樣的記載:「香巴拉在一個會湧出美酒的湖中央的浮島上,那兒建有被神聖森林圍繞著的王宮,要前去該島必須乘坐金鳥才行。」

 這一段文字充滿了童話的色彩。至於大藏經的第一卷便記載著有關香巴拉王國的經文。無疑,香巴拉是屬於天外樂園,猶如神話傳說的王母娘娘——觀音菩薩的居所,位於覆蓋冰川和白雪的崑崙山神秘深處,卻免受風雪和寒冷之苦。四季如春,風景怡人。美麗的溪澗從足邊淙淙流過,居民智慧過人,從無疾病。凡是到了這個有「女神之谷」之稱的地方,便不再受輪迴之苦,並能進入永恆的涅槃境界。

 西藏的文化,大都為追求香巴拉的境界而衍生的,如豐富的寺廟文化便是一例。我們在西藏的街頭行走或在廟宇參觀,觸目可見是僧人、藏人口中唸唸有詞和手持一個轉經輪,不斷地順時鐘行走方向轉動。僧侶和信徒希望因無休止唸「六字真言」和不停轉動經輪而得超生。六字真言往往被鐫刻著喇嘛廟內外牆上及經輪上,信眾都希望能藉唸六字真言解除一切業障,將來可到極樂世界——香巴拉王國。

 在西藏隨處可見的風幡,也是為了驅災避凶,祈求平安,祈求天、地、人、畜吉祥諧和。所有這些,都是香巴拉精神的體現,他如藏人流行的轉山、五體投地的膜拜方式,也是藏傳文化的體現。因為在藏傳佛教中,人類肉體、言語和思考的行為,都會產生業障,所以透過雙手合什放在頭上、嘴前、胸口的手勢可以提醒信徒謹慎,避免身、語、意所帶來的三種業障。接著再將雙手盡力伸向前方,並且用膝蓋著地,使得身體撲向地面;同時額頭還要不斷點地,口中喃喃唸著六字真言。有些信徒以這種跪拜的方式,從青海及其他地方來到西藏寺廟。整個路程,所費時間達一年半載。這種即如苦行僧的行止,都是以現世的、磨難的考驗來獲得心靈的平衡。西藏的唐卡,更以描繪香巴拉為主要題材。據稱,香巴拉的佛陀、神人都能融化在七色彩虹中。佛陀的彩虹被認為是飛行器的光圈。在唐卡及所有佛陀畫像中,都能看到他們身後的光圈。一位叫林茲巴克博士在他的專著《謎樣創世紀》中寫道:「那些光圈大都是天外使者從飛行器走下的情景,與《聖經》中摩西碰到的火焰的天使,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代人歷經了工業革命、電子化,從而進入信息社會,朝向「地球村」道路跑,電腦支配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人們對這個世界越來越隔離,精神越來越空虛。這個世界已變成商業社會的「器」世界,貪婪、掠奪、虛偽已成為主導社會的思想,過去人們所信奉的誠信、克己、節儉、真情、率性等美德的「情」世界已被逐漸掏空了。特別是大自然受到嚴重破壞,藍天、青山、白雲、落日、晚霞已在視簾上逐漸退卻。「我們的熱情正消失著,但無聊卻像無邊的大海」,正如一位西方作家指出,我們需要重整精神家園。現代人越來越嚮往藏傳文化中的香巴拉,也就是香格里拉的烏托邦世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人在通往理想家園屬於精神境界道路跋涉。跋涉者越過山巒,跨過河川,穿過大漠,天蒼蒼,地茫茫,跋涉者的身影絡繹於途,去尋求也許永遠不能實現但卻是溫馨、寧靜的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