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 班房變牢房
茂 蘭
前幾天上對外漢語課的時候,有一個日本學生突然問我:「老師,請問甚麼叫『筍盤』?」他的發音不太準確,重複了兩三遍以後,我終於猜到了。「你指的是房地產代理登廣告時用的術語?」那位學員連忙點頭,其他學員也即時露出一副期待的神態。
我告訴學生,「筍盤」是廣東話,不是普通話。大家聽了頓時變得輕鬆起來,他們的表情像在告訴我:「怪不得我們看不懂。」接著我告訴學生,「筍盤」是香港房地產代理的行話,指的是超值的、值得買或者租的物業。因為廣東話俗語把上好的東西稱為「筍」,所以超值的樓盤稱「筍盤」。
「筍盤」的話題提出來以後,學生們紛紛提出了好些類似的問題。他們現在學的是普通話,課堂上教的是簡體字,但身處香港,聽到的多半是廣東話,看到的多數是繁體字,接觸到的文字,或多或少帶有地方色彩,滲進了一些粵方言辭或語法。
筆者前幾天就在地鐵車廂裡,看到一個某大銀行和某大旅行社的聯合廣告,裡面出現了這樣一段文字,大意是:「你想放低所有,走到一個逍遙國度,我們的免息分期,讓你隨時從容起行。」讀起來文縐縐的,基本上是書面語,唯獨用了「放低」這個詞語露出了廣東話的馬腳。
筆者想在這兒再舉一個例子。在給香港學生上普通話課時,我們常提醒學生,廣東話的「班房」,用普通話應說「教室」,普通話裡的「班房」指的是牢房,差別可大了,千萬別搞錯。
諷刺的是,在某大學校外課程的某一個教學中心裡,電梯大堂的指示板上寫著「班房1001-5」,「班房1006-10」。下一次,對外漢語的學生可能會問我,「『班房』是甚麼意思?」對於一個外國學習者來說,面對這種語言環境,要判斷哪一些是規範的漢語,哪一些是方言非常困難。就像電影或電視劇裡的字幕,有的用普通話,有的用廣東話,有的是兩種混在一起,叫人有點兒無所適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