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7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7-26] 《七劍》本地武俠片再上路

放大圖片

文:洪永起

 自《臥虎藏龍》、《英雄》和《十面埋伏》後,富異域風情、加上特技鏡頭的中國功夫片,迷倒了萬千歐美觀眾。去年威尼斯影展上,對中國功夫片如癡如醉的外國片商,曾緊追不捨地問施南生,「有沒有功夫片源?」

 徐克的《七劍》,順應潮流而生。

 第62屆威尼斯影展下月31日開幕,《七劍》成為首映電影。影展同時增設「中國武俠片」專題,放映胡金銓、楚原、張徹等之經典作品。

 《七劍》將於本周五與內地、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地觀眾見面。上映前,影片剪了兩小時二十七分鐘的版本,供業內人士及院商先觀賞。其中的外國觀眾看後都說:「Breathless(扣人心弦)!」

 為《七劍》籌集資金的施南生說,武俠片向來受到海外觀眾歡迎,她把劇本拿出來,資金來源基本沒有問題。國際影壇的武俠片熱潮,直至現在,仍然持續高溫。

 智慧、進攻、防守、平衡、堅毅、犧牲、希望。

 七把劍,七名劍士,徐克鑄下《七劍》。曾學過西洋劍,迷戀中國武術的他,早已耍慣了功夫。從《蝶變》開始,玩過《刀》,再重新塑造「黃飛鴻」,描述過「東方不敗」,還把《蜀山傳》塗上數碼色彩。如今,《七劍》裡的俠士個個都像是平民,按該片編劇及策劃張志成的說法:「徐克這回是要替武俠片找新的出路。」

徐克 耍慣功夫

 張志成這句話,要從徐克的作品說起。1979年徐克拍攝的首部作品《蝶變》,便是武俠片;極具科幻味道的作品,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其後《新蜀山劍俠傳》開創香港特技電影先河,其後的《笑傲江湖》系列及《黃飛鴻系列》使新派武俠片及黃飛鴻電影再次活躍於影壇。

 然而,不論是超前香港影壇的《蝶變》還是《新蜀山劍俠傳》,抑或穩打穩紮的黃飛鴻系列等,徐克的武俠片向來是信心保證。只是《新蜀山》著重眩目的數碼特技,還有《黑俠II》薄弱的故事及人物性格,正代表著香港/中國武俠片日漸走進窄巷。

 70年代的李小龍以功夫征服全世界,80年代胡金銓、張徹等人的新派武俠片叫歐美觀眾驚艷。然後,《臥虎藏龍》叫荷里活震撼的,不再只是觀眾。繼此之後,香港動作(武俠)指導大批湧進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夢工場,全球觀眾可以在科幻片、動作片、漫畫英雄片等看到中國功夫的上演。

 《英雄》、《十面埋伏》等持續發熱,不過是看準了潮流,把成功的模式再搬演一次,大明星配大製作,還有,數碼特效。

《臥虎藏龍》後 尋求突破

 「你再做類似的東西,就沒有突破。」張志成說。於是,徐克的《七劍》要突破這些影片的框框,不賣弄特技,回歸寫實。「武俠片本身就是浪漫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武俠片都舞台劇化了。」徐克表示,越來越多武俠片具舞台劇的效果,強化了影片的浪漫色彩,卻不真實。

 浪漫的武俠片,數碼化的武俠片,還有拳拳到肉的武俠片,他都早已拍過了,再拍同一類型的片子,是時候為自己,為電影找個新方向。

 「武俠電影需要新的起步點。」張志成說。當電腦特技已經去到出神入化的階段,全世界都一頭鑽進特技之中,他卻點出:「東方的電腦特技技術再好,也比不上荷里活。」要走這條路,只有越走越窄,或能獲得一時矚目。但當所有武俠片都朝這個方向拍的話,自己也來拍,意義何在?

 「泰國的一部電影《拳霸》票房爆冷,其中一個原因是當中很多的高難度動作都做得很真實,是人的能力範圍內有可能做到的。」因此昔日武俠片所嚮往的那個高來高去的世界,甚至劍仙的境界,也需要回到塵世,更加有逼真感。

數碼大勢下擁抱逼真感

 為了強化這種逼真感,《七劍》也使徐克做出不少改變,如常常在拍攝現場改劇本的他,這次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整理劇本,直至有了最後定稿(第四稿)。

 「我想在服裝造型方面更加合理。」徐克如是說。因此,他的鏡頭下,大俠穿上了獸皮或粗質的布料,世外高人也需要護耳來禦寒。

 另外還有片中的人物性格描寫。七個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牽絆,也有自己的弱點,正如七把劍所象徵的東西,晦明以劍喻人,也以劍點化人。

 「所有特技也只是輔助工具,目的是使影片來得更加真實,和加強人物的動作打鬥。」要使所有動作都來得合情合理,不再是《蜀山傳》般的劍氣四射,人劍合一。這方面,我們也可以從徐克找來精通各種武藝、毫不花巧的劉家良擔任《七劍》動作導演,而看出端倪。

 「為甚麼荷里活要找那麼多香港的動作指導過去呢?那是因為他們的動作不夠真實。」張志成補充,單靠數碼特技作招徠的作品,第一回叫人驚艷,第二回已覺得是理所當然。除了荷里活,還有哪個地方能夠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去開發更新的技術?

 《臥虎藏龍》之後,同樣備受歐美觀眾追捧的《英雄》、《十面埋伏》等,特技加上功夫,再加上富異域色調的中國風,海外觀眾看得不亦樂乎。但在自家門前,卻是一部比一部難以收拾的攤子。《臥虎藏龍》被譏為媚外之作,為人所樂道的竹林打鬥,卻怎也比不上當年胡金銓的《俠女》;《英雄》已是被批為劇情薄弱,《十面埋伏》繼續受批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自幼看武俠片長大的中國觀眾,不是花多些錢弄特技,場面再壯觀一點便能討好的。如何取悅觀眾,武俠片何去何從?曾經前衛的徐克,也曾在追求特技上栽過跟斗,前作連續票房口碑兩失,這次挾《七劍》回歸武俠片市場,在尋找著個人新出路的同時,也為武俠片發展的新方向上提出一個問號,我們應該怎樣走下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