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7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7-29] 妙筆可言:一色湖光萬頃秋

放大圖片

■杜 昊

 有一首古曲叫做《平湖秋月》,閉目傾聽,一湖平靜秋水,一輪當空明月,洗去心塵,漸入怡然境地。此時若是漫步西湖,在十五月圓之夜,飽之眼福,心境與自然已相連。

 宋人孫銳有詩云:「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白蘋紅蓼西風裡,一色湖光萬頃秋。」似是對此最詩意的寫照。

 白堤的那一頭,靜靜坐落的孤山,襯在她的一邊,簡簡單單的傳統建築和一方躍入湖中的平台,開闊的湖面一收眼底,八月中秋佳節的晚上,如果在這裡品一杯龍井、嘗一碗地道的西湖藕粉,學著古人般享受一份雅致,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美事了。享受了景色也就懂了一些風月,變得風雅起來。

宋時並無固定景址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由宋至明幾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後世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高閣凌波,倚窗俯水,平台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望湖」「望月」埋下伏筆

 儘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蘊涵。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裡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