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30] 海闊天空:復興本港體育
蘇狄嘉
說起香港的體育運動水平,飯友不勝感慨。這一代年輕人,可能沒有聽過,香港曾經是亞洲的足球王國,當今世界強隊如日本、韓國,都曾經臣服港隊腳下。
其他項目,籃球、乒乓、游泳,雖然不如足球那麼輝煌,起碼也在強隊之列,不是魚腩部隊。
今天還保持一定水準的,只有保齡。李麗珊的風帆當然出色,卻祇是個別異數,珊珊之後,無以為繼。
香港體育運動水平積弱不振,原因是多方面的,總括來說,年青人缺乏興趣、非年青人缺乏時間,社會上參與體育運動的氣氛極為冷淡,若要重振雄風,必須針對這兩個問題,對症下藥。
年青人一代,須從學校入手。當今的大、中學生,打機、唱K的多,打波的少。最普遍的藉口,是學校沒有球場、去公眾球場又怕成份複雜,惹上是非。
這的確是事實,香港尺金寸土,有地建校舍已算夠運,校內有個籃球場已是奢侈,足球場和運動場祇能是學校管理層的夢想,連大學也不敢奢望,遑論中小學校了。
其實,現時港九各區,康樂文化署轄下的公眾球場不少,可供學生借用,或是青少年舒筋活絡的時間相當充裕。
如果擔心不法分子霸用球場,或乘機引誘青少年,當局不妨設立一個當值制度,聘用合格的老師或是體育訓練員,長期駐在球場,一來,指導青少年球技,二來,也負上監管責任,讓家長安心。
反正如今超額教師很多,當局不妨考慮調動他們。此外,退休的運動員,也是可以招募作義工的對象,讓他們回饋社會。
要吸引年青學生回到運動場上,要集思廣益多搞活動,譬如,名校網絡的校際比賽。本港現有的校際球類比賽,攪得無聲無色,媒介也沒有興趣報道。如果每年的校際足球、籃球各能捧出十數個明星球員,整個氣氛便會活躍起來。
成年人的參與興趣方面,比較難解決。現實上,香港面臨各地競爭壓力,各行各業都積極增值,工作時間也不斷自動延長,那裡有工餘時間運動?能夠每星期抽兩個晚上健身已很奢侈,很難再組隊和其他隊伍比賽。
近年,跨國公司提倡員工抽空做義務工作,服務社會。其實,也可以提倡參加公司球隊。香港社會體育水平高,社會士氣也相應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