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31] 專題:扮鬼扮馬 學漫畫(第一五五四期)放大圖片
文:武 俠
遊戲《天堂II》裡那個傳說中的大海盜札肯,單挑《十二國記》的景王陽子及恭王珠晶,《聖鬥士星矢》裡的黃金聖鬥士,離開聖域後流落香港;《幽遊白書》中的妖狐藏馬拋下同伴幽助及飛影,單身闖進香港會展新翼;還有《鋼之煉金術士》中的愛德華、《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犬夜叉》中的殺生丸等漫畫及遊戲的角色,紛紛香港登場。
由今年七月二十九日(前日)至八月二日(星期二)舉行的香港漫畫節,Cosplay大賽早已預演了一場,選出了三十個參賽者進入決賽,屆時,又是一番惡鬥。
絢麗的服飾,超人的角色,走出平面世界站在眼前,活生生的。沒有T恤牛仔褲,沒有襯衫西裝,有的只是角色扮演角色。
ACG帶動
Cosplay,是「CostumePlay」的簡寫,指的是化妝成某一角色的行為,玩Cosplay的便稱為之Cosplayer。廣泛意義上來說,迪士尼樂園裡扮米奇老鼠、唐老鴨等的工作人員,到穿上哈利波特服飾在書店前排隊等候最新一集發售的小朋友,我們都可以稱之為Cosplayer。
但現代意義上的Cosplay,源自日本。最主要的項目,則是通過服裝、小飾品、道具及化裝,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電玩、動畫和漫畫中的角色。隨著90年代ACG行業的急速發展,尤其是電玩類及視覺系樂團的崛起,Cosplay也日漸步入正軌,尤其是ACG業成功舉辦大量的動漫畫展和遊戲展,使Cosplay更趨成熟。
漫畫節大熱
今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辦的香港漫畫節,其中一個最矚目的活動便是「漫畫人物扮野大賽」,大會從報名的參賽者中,選出30名進入決賽,得以在漫畫節的會場上,以喜歡的動漫或遊戲角色出現。於是聖鬥士、海盜、刺客、黑武士、精靈等來自不同遊戲及動漫,不同空間,擁有不同能力的角色,共聚一堂。
許多人會把Cosplay當成一個逃離社會的行為,正如Lolita一樣,那些沉迷於娃娃裝的少女們,以行為來維護童年的公主夢,不讓時間的流逝將自己帶入成年人的世界。
某程度上來說,Cosplay是同樣的行為。當《鋼之煉金術士》在日本掀起熱潮,然而登陸香港電視台,也有不少朋友扮演起那個擁有「鋼之煉金術士」稱號的愛德華來,或是不朽的聖鬥士星矢,絢麗的黃金聖衣,一直是漫畫迷們渴望穿上的衣著,於是自製也好,找裁縫師傅幫忙也好,或是到Cosplay的服裝專賣店找尋,總能滿足一班Cosplayer的心願。
香港的Cosplayer早於1993年便已出現。
角色扮演角色
當年一個名為「四百尺」的同人組織成員,穿上了《銀河英雄傳說》中同盟軍的制服,出現在一個同人志銷售會會場上,從此燃點起香港Cosplay之火。但要談Cosplayer的朝聖點,當然是一年一度的漫畫節。
對比起台灣及內地的Cosplay,香港顯得較為沉寂,更遑論日本了。
但不要以為Cosplay只是穿上角色服裝,化一個妝便完成。Cosplay還講求Player對角色神韻和特色的揣摩與理解,由於切入點的不同,由不同人扮演的同一角色,都會有不同的味道。
再深究下去,Cosplay何止是對一個角色的扮演,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世界觀等等都有影響,一個Cosplayer就像一個演員般,將他所扮演的角色表達給其他人看。所不同的是,Cosplayer們不把這當成是一個職業,這只是自己的一個夢,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只能以裝扮來完成。
即使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角色,我們也每日在Cosplay不同的人物,扮演著朋友甲或是路人乙。在這個世界,扮演便是一切,不論是扮演角色,還是以角色扮演角色,都是要去揣摩這個世界,理解角色的世界觀,然後在會場上使出渾身解數,在比賽中勝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