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02] 亦有可聞:蘇東坡的愛情與「喚魚池」

■徐 康

 來到被譽為「西川林泉最佳處」的青神縣中巖寺,但見樹木蓊榮。徐行數百米,一方碧波水塘,一壁陡峭山崖,以及鐫刻在崖壁上醒目的「喚魚池」三個行書大字,頃刻間映入眼簾。據說這是九百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軾(東坡)親筆手書。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蘇東坡一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沉浮數載,宦遊八方,足跡所至,留下了無數的雪泥鴻爪。而此地,則是他「出仕」之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家鄉留下的起步的足跡,這兒不僅見證了他的讀書求學,還見證了他的初戀與愛情。

「觀魚」不如「喚魚」?

 青神縣與蘇軾故鄉四川眉山城僅隔20華里。北宋年間,青神有一座著名的「中巖書院」,青神的宿儒鄉貢王方在書院任主講,蘇軾之父蘇洵與王方交誼甚篤,便送蘇軾到王方名下攻讀求學。蘇軾聰穎好學,又正值風華正茂,深受王方的賞識與厚愛。其時中巖山腳下的慈姥巖下有個碧水深潭,奇峰異石、飛瀑流泉,特別引人入勝,稱為「龍湫」勝景。遊人至此,常常臨流觀景、駐足戲魚而不忍離去。王方忖思:如此佳景,應當取個好名字,何不讓諸生一試?於是,召集弟子「命名投箋」,遴選優勝。在這場投箋盛會中,弟子們的命名各顯神通,有「觀魚池」、「戲魚池」、「逗魚池」、「浴魚池」……王方看後,均不滿意。惟有一張箋紙上寫著「喚魚池」,署名「眉山蘇軾」令王方怦然心動,連聲叫好。他哪知蘇軾常來池邊擊掌喚魚,早有體驗,取此名乃順理成章,才情加實踐而即興偶成也。

一「呼」一「喚」暗結姻緣

 王方有個女兒名王弗,年方十七,比蘇軾小兩歲,窈窕賢淑,才貌雙全,聽說父親的弟子們爭相投箋,她也前來湊趣,算是「編外」參賽,此時丫環遞來王弗所投之箋,名曰「呼魚池」,王方不禁驚歎:此名雖稍遜「喚魚池」,但也比諸生略勝一籌;且一「呼」一「喚」,豈非心有靈犀,暗結緣份乎?其實王方對蘇軾早有招為賢婿之念,只是不知女兒心意,不便言明。王方暗喜之餘,一面宣佈蘇軾「喚魚池」奪魁,命其即席書寫三字於摩崖之上;一面拜見好友蘇洵,商討聯姻之事。未料蘇軾與王弗,早已相識並暗生愛慕之情。於是一拍即合,擇日成親。「喚魚池」遂成千古佳話。

 聽著導遊講述這娓娓動人的愛情故事,我們無不為之感動。

 又發現池邊的圍欄鐵鏈上,繫著成雙成對的小鎖。這叫「連心鎖」,兩把鎖為一對,環環相扣地鎖在一起,象徵著男女雙方心心相連,大都是熱戀中的男女或新婚夫婦留在這裡的信物,以表達永結同心的意願和誓言。

 無奈的是,王弗婚後數年便因病早逝,蘇軾為她寫了那首著名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哀婉淒惻的《江城子》,被後人稱作文學史上悼念亡妻的最佳之作。這首詞,也是蘇軾終生不渝真摯愛情的另一種佐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