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17] 琴台客聚:薩特及其存在主義

彥 火

 在二十世紀芸芸哲學思潮之中,存在主義可以說是影響最大和最深遠的。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存在主義大行其道,不僅導致各種文藝嶄新的表現形式產生,如新小說(反小說)、反戲劇、反英雄人物作品、新浪潮電影等等的湧現,還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如服飾及其他生活時尚風格的轉變。

 薩特不光是存在主義的倡導者,還用戲劇、小說評論、傳記來演繹存在主義和他的觀點,所以他的影響是同代人最大的,他逝世後遺下大量作品,人們給予他崇高的評價:「無限偉大的薩特,佔領了整個世紀,正如伏爾泰和雨果各自佔領他的世紀一樣。」(《法國《解放報》)薩特和存在主義的出現,是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的。歐洲由於兩次戰爭的爆發,所帶來了人生幻滅,使失落的青年一代,處處感到迷惘與徬徨,正在苦悶、無告之際,薩特的哲學出現了,而其哲學文學作品所表現了焦慮、空無、絕對自由和荒謬等字眼,提供迷惘者以哲學的基礎。薩特的存在主義影響了世界上整整兩代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值得我們去探討。要真正了解存在主義的真諦,可以從後來薩特寫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窺底蘊,其要點如下—

 一.存在與本質:傳統的哲學觀念是把人視為與生俱來的本質,這就是本質先於存在的二元論世界觀,笛卡兒的名言—「我懷疑故我存在」早已深植每一人心中,但存在主義提出另一說法—存在先於本質,他們認為宇宙萬物是沒有本質,他們只是存在那兒,他們的本質都是人的意識所賦予的,他們的存在性卻被人本質化,人的本質是人自己所造出來的,人塑雕自己,遂造成了日後的個性。例如你是英雄,並非因為你是天生的,而是你的行為造成的。

 二.絕對自由:存在主義者一致地認為人是生而自由:「人的實在」就是自由。薩特指出:「我們的自由是沒有任何的證據,只有我們所葆有的自由經驗,是被承認的。」其所謂自由是包括意識和意念而不受任何的約束。薩特認為意識在我面對的世界中有絕對的自由選擇權,即有絕對的自由否決權,而我必須對我的自由選擇所引起的結果負一切的責任。

 三.存在與虛無:薩特的主要哲學著作,是《存在與虛無》,但此理論基礎卻來自一九三六年出版的一本《自我的超越性》,薩特認為意識背後沒有一個超越自我,自我只有產生於意識被反省以後。薩特承襲笛卡兒宇宙二分法的思想,把世界(整個宇宙之意)分為兩種元素:心和物,薩特以術語「自覺存在」表示心靈或意識,以「自體存在」表示物,「自覺存在」的特性是自由,是永遠不斷的自我超越,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又將突破今日之我,我永遠在自我創作之中,呈現空乏之相。薩特說:「人只是一堆無用的熱情,永遠得不到他所祈求的解脫。」人一旦來到這個世界,就只有在這個世界起伏浮沉,往前,是一片永無止境的深淵,理想愈追愈遠,往後是一堆堆磷磷白骨,毫無一點依憑,面對著茫茫大塊,渺渺前程,「人」得不到片刻的安寧,這是人的悲慘命運,存在主義的英雄,明知永無達到目的的希望,也唯有挾著那可怕的自由,在這世界橫衝直撞,有如希臘神話中的史西弗斯(Sisyphus為Corinth之主,性貪婪被謫,罰在冥界推運巨石之上,石至山頂又復滾下。史西弗斯又重迎推運,永無止境般),人接受這荒謬的世界,以不息的行動,賦生命與世界以新的意義,所以行動乃成為薩特哲學的唯一解說法門。

 四.焦慮:焦慮的來源乃是意識無限的溢越自我,與恐懼不同,恐懼是對外在世界的東西而發的,焦慮則是面對自己而發的。二者泛指人心的不安,此種人心的不安最初被發現在面對選擇的徬徨,以及在死亡之陰影的威脅中,而其終極原因是憂慮「我」受到傷害,人往往生活在虛幻的安全幕下,存在主義在找回「自我」的尊嚴,而「主我」的萌現則常是焦慮的產生。

 五.荒謬:薩特所謂的荒謬觀念,本來不含有任何價值判斷的意義。說世界是荒謬的,並非表示世界是不好的,只是表示世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唯有人透過其意識才能賦予世界以意義。例如我們說地震毀滅田園,其實是人透過地震而「毀滅」田園,因為若不是就人的立場而言,地震根本沒有「毀滅」田園,只是改變田園間物質的空間關係。同樣,說人生是荒謬的,並非表示人生是不好的,只是表示人是沒有意義的,必須靠自己為自己創造意義。因此,薩特的荒謬觀念,不但未含貶斥的意思,反而表現出人的尊嚴。

 薩特指出現代人面臨的苦悶、無奈,但仍然要勇敢以赴去選擇自己的人生:「我要生存,除此無他,同時我又發現了它的不愉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