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2] 來貨短缺 部分魚販或休市
【本報訊】(記者 林賽香)本港漁農近年不斷萎縮,出海捕魚的漁民不多,但由於供應地廣泛,即使內地減少供應也可以應付需求。然而,本港淡水水產的供應主要靠內地,佔了七至八成,依賴較大。漁農業認為,淡水水產是今次事件中的「重災區」,售價即時暴漲5成,其中淡水魚、蝦最短缺。業內人士透露,事件將擾攘一段日子,相信繼後淡水魚價格仍會高企,部分魚販更有可能休市。
八成淡水魚內地供應
據漁護署資料,全港680萬人口每年消耗約30萬噸海產,平均每人每年消耗45公斤海產。本地漁船的捕撈魚產佔總需求量一半,進口來源除內地外,還有台灣、澳洲、加拿大等地。淡水魚方面,內地供應本港七、八成;貝殼類海產,例如蝦、蟹及瀨尿蝦等,則有六、七成由內地進口。
估計逾半魚販將休市
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副會長李彩華表示,昨日內地已沒有淡水魚供港,海鮮魚亦少了八成以上,蝦蟹的供應大幅減少,令售價暴升,活蝦的價錢由原來一斤20多元,升至30多元。
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認為,事件對淡水魚市場影響最大,因為內地的供應佔了大部分,本港漁農不能一下子增加產量。當局針對淡水魚實施「整頓」,措施將持續一段日子,相信日後的淡水魚魚價將增加一、兩成,由於貨源減少,他估計一半以上的魚販會休市。
位於香港仔的魚類批發市場,有酒樓海鮮買手表示,昨日的蝦蟹都漲了價,所以都減少了入貨:「平時蝦每斤70多元,昨日則要每斤近100元,故入少了三分一貨。」亦有海鮮檔買手表示:「入少了貨,無錢賺的生意是不會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