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02] 處理矛盾的器量

■劉銳紹 資深評論員

 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香港與內地的政治氣氛漸趨緩和。其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隨大隊到珠三角地區考察,令氣氛進一步鬆弛。各方都期待整體環境再向前邁進,求同存異,最終達致較高程度的共識。

 不過,政制改革方案始終是一個關卡,意見分歧在所難免。本文暫不討論政改的具體內容,且從如何面對矛盾的角度,看看怎樣處理目前的局面。

 其實,出現矛盾的時候最重要的一種處理方法,就是要沉得住氣,冷靜觀察,找出核心矛盾所在,再細看次要矛盾和其他問題,最後必然可以找出較易拉近距離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講求有關人士的器量;如果政治器量不足,那就很容易陷於被動、衝動和盲動了。

 從已知的情況可見,港府公佈政改五號報告書後,一直嘗試努力推銷,並表示向「民主派」「乞票」。他們不是採取硬銷和硬碰的方法,而是希望爭取市民的支持。

 其後,曾蔭權更直接前往美國等地,趁推介香港經濟的同時,向有關國家介紹香港的政改情況。可以看得出來,這種主動出擊的方法,其目的是在「風暴的源頭」消毒。

正面推介政改值得肯定

 從政治器量的角度看,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過去,歐美等國曾在不少香港問題上表示異議,有關方面則認為他們的行動干預了香港內政,應該予以駁斥,希望藉此穩住大局和人心。這種做法的效果人見人殊,有讚有彈。如今,曾蔭權直接從正面的角度介紹香港的政改問題,無論如何已說明港府已提高了政治器量,不怕與外國直接地、正面地接觸這類敏感事情。只要拿出道理而讓人家信服的話,這類接觸又有何不可哩!

 雖然一次接觸不能令對方完全接受自己的觀點,而且基於國際政治的需要,某些國家也不會如此輕易就放開成見,但不管怎樣,只要港府繼續保持開放和接觸的態度,總不怕人家可以干預香港的實際運作。較後時間,曾蔭權還會到英國出席一個有關香港問題的會議,與英國人士談及香港的種種問題。據了解,中國領導人不久將訪問英國,屆時必然涉及香港問題,而英國政府也在觀察,研究屆時採取何種口徑。所以,曾蔭權及早推介,也有助於增加外國對香港的了解。

各方都應講求政治器量

 基於同樣道理,即使有人照辦煮碗,在國際活動中表示他們對香港問題的看法,也毋須緊張。只要自己對駕馭形勢的能力充滿信心,準備充足,民意在手,根本不需擔心,這也是一種政治器量的表現,必然擴而充之。

 當然,民主派的人士也要講求政治器量,因為必須有豐滿的政治器量,才能孕育出高度的政治智慧;否則只著眼於某個角度,就很容易一葉障目,掛一漏萬了。 (本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