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02] 塞台「斷交」震撼台灣

■宋小莊博士 法學專家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和平崛起,使任何與台「邦交國」不能不正視與中國建交或復交問題,捨台而去只是遲早的問題。

 2005年10月25日中國與位於非洲最西端的塞內加爾復交。與一些小國一樣,塞內加爾經歷了與中國建交、斷交和復交的過程。

塞中建交、斷交和復交的過程

 197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不久,塞內加爾就與中國於1971年12月7日建交。

 到1995年,台灣當局加緊對塞內加爾推行「彈性務實外交」,承諾塞台「復交」後將予大量經援。由於塞台於1996年1月3日「復交」,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止中塞外交關係,兩國政府間的協議隨即中止執行。

 自1996年起,台灣當局每年對塞內加爾的援助在數千萬至數億美元之間。到斷交之時,台當局約有40億美元泡湯。2002年陳水扁還率團訪問塞內加爾,2004年塞國總統瓦德也率團參加陳水扁「就職」典禮。前不久,塞國還派官員參加台灣「雙十節」活動。但所有一切都阻擋不了中國和平崛起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

「邦交國」與台斷交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和平崛起,使任何與台「邦交國」不能不正視與中國的建交或復交問題。自陳水扁上台以來,馬其頓、利比里亞、多米尼加和格林納達先後與台灣「斷交」,而梵蒂岡日前也宣布隨時可以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

 目前,在亞洲、歐洲(如不計算梵蒂岡)、北美洲已經沒有與台灣「邦交」的國家了。如不考慮即將與中國建交的梵蒂岡,則與台灣「邦交國」只剩下24個,在拉丁美洲有一打;在非洲和大洋洲各有半打。上述24國,在國土面積和總人口不足世界總面積和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它們與中國的關係,有的屬於建交問題,有的屬於復交問題,例如非洲的乍得、岡比亞,拉丁美洲的巴拉圭,大洋洲的基里巴斯等。但不論是屬於建交,還是復交,它們絕大多數與中國大陸保持經貿文化等往來。問題不在於它們會不會捨台而去,而是何時。這是不能逆轉的潮流和趨勢,這是不可抗拒的「一個中國」的國際法原則。

塞台「斷交」毫無徵兆

 毫無徵兆的塞台「斷交」流傳有小道消息兩則:(一)塞台「斷交」,台灣當局還蒙在鼓裡。直到一名中央社記者瀏覽新華網,才發現中塞已發表復交公報,遂向「外交部」求證,台灣「外交部」才曉得。(二)10月25日中塞復交當天下班後,塞國總統才給台駐塞「大使」黃允哲一封信,收件人是陳水扁,照理「大使」無權拆閱。但由於沒有封口,黃「大使」好奇心作祟,私自查看,才大吃一驚,立即通知台北,台灣「外交部長」緊急約見塞國駐台「大使」,始得到確認,才隨即宣布「斷交」,並停止一切援助計劃。但援助的40億美元恐怕就是這樣泡湯了。

台當局及早承認「一個中國」為上策

 小道消息到底是小道消息。在資訊自由、信息發達的今天,在當日上午中塞外交部長在北京簽署了復交公報,並宣布兩國即日起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時,台灣當局應當是知道的。

 唐.杜甫《薄暮》詩云:「塞花隱亂草,宿鳥擇深枝。」《秋野五首》又曰:「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台灣當局即使不強求「邦交國」作出抉擇,它們心裡多半已有取捨,遲早也要作出選擇。台灣當局及早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方為上策。(本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