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3] 利用CEPA重振香港製造業
■梁賢實 經濟評論員
希望政府進一步認識製造業發展,對香港產業結構的完善,對解決市民就業,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能讓其自生自消滅;而CEPA對振興香港本土製造業,有著強大推動力,要緊緊捉住這一機遇;落實CEPA不能只靠市場、只靠商界,政府也有重要責任;政府必須改變過往的放任自流政策,負起責任來,實施必要的扶助政策,利用CEPA重振香港製造業。
日前,CEPA第三階段(《〈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二》)出台,按照該協議,在貨物貿易方面,內地將自明年1月1日起,對輸往內地的原產於香港的貨物全面實行零關稅;在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同意法律、會計、視聽、建築、分銷、銀行、證券、旅遊、運輸和個體工商戶等10個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對於CEPA第三階段協議的簽署,香港各界都想方設法利用好,這並不是甚麼大新聞。但近期政府及有關方面,積極行動,利用CEPA振興本土製造業的意念及措施,則引人注目,值得肯定。
積極展開宣傳CEPA活動
首先是政府方面的動作。據報道,CEPA第三階段法律文本簽署後,香港特區政府就積極展開宣傳活動,吸引新加坡等地海外投資者到香港設立製造、服務業務,享受優惠待遇。上月到新加坡介紹CEPA的香港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梁卓文表示,CEPA第三階段為外國投資者提供的新平台,將使他們獲得把握大陸市場巨大商機的機會。並說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可以在香港設立製造業業務,在香港生產符合CEPA原產地規則的產品,並因此享受到零關稅的好處。
其次是半官方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積極開展活動。日前該局就與日本客商就如何利用新簽署的CEPA協議舉行研討會,並著重推銷利用香港製造業品牌,以此吸引海外及內地投資者。據報道,在當天上午的研討會上,一些日本從事醫療保健器械的客商,就表示開始考慮把生產轉移到香港的問題,正在對零關稅產生的便利和香港地區的生產成本進行衡量。另據報道,貿發局正在計劃前往日本舉行活動,組織日本相關企業到香港考察投資環境,吸引其到香港投資設廠。
終於理解到CEPA對港的深刻意義
筆者肯定香港特區政府及貿發局的這些舉措,是因為幾經周折,他們終於理解到CEPA對香港經濟發展的深刻意義,這就是振興本土製造業,振興本土經濟;而零關稅,則是協助製造業發展的最重要措施。這是關鍵所在。
香港與中央政府簽署CEPA的兩年多來,已為本港商界及市民向內地投資、創業及就業帶來了不少機遇,這是一個方面。但對香港經濟發展及就業增加有直接、較大推動的,從服務業看,主要是實施內地居民到港自由行及允許香港開展人民幣業務,對香港的旅遊、百貨零售,酒樓酒店,以及金融、物流等的推動;而零關稅雖然對本土製造業也有推動,但表現並不突出,這主要是因為本土製造業基本北移,可藉零關稅進入內地的貨品不多,據報節省的關稅總額才區區2億元左右。關心香港經濟發展的人早已指出,零關稅是推動香港製造業振興的重要措施,香港應高度重視,善加利用,可惜的是,香港政府對此認識不足,從而對外宣傳推動也不力。而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長期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認為政府能與中央簽署CEPA協議已不錯了,簽署後就要靠商界自己了,故有政府高官在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後竟說:現時政府已幫商界捉了鹿,「要脫角就要靠自己了」,此話甚有代表性。
現時政府及有關方面對CEPA作用的認識,看來已有不少提高,對利用CEPA吸引投資發展本地製造業已經常提,行動也有了改變,如上述在新加坡推介CEPA,呼籲外商投資本地製造業就是好例子。作為半官方機構的貿發局,近期目標更明確,其發言人邱松鶴就高調地說:CEPA「不僅僅是促進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從更廣的角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香港投資環境對其它國家的吸引力。」「隨著該措施的逐步實施,尤其是此次對所有港產商品零關稅的實施,相信香港製造業廠商對CEPA的應用會越來越充分」,「目前香港以及其它國家和地區如日韓廠商都開始重新審視『香港製造』這一品牌。」「可能會有更多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將部分工序轉移回來,一些科技、品牌型的它國製造商可能也會到香港投資設廠,借用CEPA下零關稅的便利進入內地市場。」「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香港製造』繼上世紀80年代大舉向內地轉移後,其吸引力再一次展現在各界的面前。」(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