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7] 日本:「亞洲英國」不好當
■余永勝博士 國際時事評論員
美日之間根本不具有任何同質性。與美國對英國的外交支持投桃報李相比,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可謂複雜、隱微、曲折,遠非簡單的「盟友」關係可以概括。在此情況下,日本想要「以英為師」,做個地道的「亞洲英國」其實並不易。
10月29日,由美日兩國防長和外長共同參加的美日安保合作(2+2)會議,就駐日美軍重編問題達成協定。協定內容雖然很多,但總的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解決了爭議幾十年的駐沖繩美軍轉移問題;二是美日軍事一體化進程獲得實質性進展。
美國收穫不菲
對於美國來說,此次收穫可謂不菲。根據協定,美軍不但為指揮中樞向日本轉移鋪平了道路,最重要的,美國通過加強與日本的「軍事一體化」,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日本自衛隊的「收編」。顯然,以美日兩國實力不對稱的「同盟」關係,「一體化」程度越深,美國支配日本自衛隊的能力就越強。可以說,美國許多台前幕後的心思,都通過這個協定獲得了實現。
那麼日本呢?一向精於算計的日本,會甘當冤大頭嗎?當然也不這麼簡單。日本的用意再清楚不過,那就是以放棄一部分主權,並為駐日美軍的重編埋單為代價,將自己進一步加固在美國的戰車上,這樣就能增加與鄰國對抗的底氣。因此,所謂日本強化與美國的「軍事一體化」,說好聽了是加強「同盟」關係,說不好聽了,其實就是「狐假虎威」。
不過,如果「狐」真的能夠假上「虎」之威的話,那付出這些代價或許還值得。問題是,以目前美國對日本「拉、防、壓」相結合的戰略與策略安排,日本真的能夠假上「虎」之威嗎?答案恐怕還很不確定。
從歷史上看,戰後美國對日本的佔領,雖有平衡遠東力量格局的考慮,但更直接、公開的理由卻是威懾、壓制日本右翼勢力,防止軍國主義死灰復燃。雖然目前駐日美軍的任務已經發生了戰略性轉變,對付中國成為首要任務,但約束、控制日本,防止其劍走偏鋒的戰略意圖仍然在發揮作用。尤其是,由於當年美日也曾是戰場上廝殺的對手,日本的「歷史問題」也是美國的一塊心病。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周刊》報道說,日本社會戰後60年一直未能就戰爭責任達成底線共識,因而給戰後出生的新一代右翼分子可乘之機。在此情況下,美國防範日本的現實必要性就更加突出。別的不說,右翼勢力為了追求成為「正常國家」,對駐日美軍就持激烈的反對態度,對日本政府對美國唯唯諾諾更是強烈不滿。這一點,只要看一下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的「代表作」《日本可以向美國說「不」》,就明白了。對此,美國當然心知肚明。
美國對日本明顯留有一手
從現實上看,美國也對日本明顯留有一手。今年日本外交的頭等大事就是「入常」。輿論認為,美國雖然聲稱全力支援日本,其實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因為山姆大叔根本不希望日本在聯合國與自己平起平坐。在美國看來,日本目前的跟班角色更符合美國的利益。既然是跟班,那就不能讓其坐大。因此,如果說美國現在對中國的崛起持防範態度的話,那麼對日本的強大同樣持戒備之心。現在大家都知道美國不少人鼓噪「中國威脅論」,但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日本威脅論」同樣非常流行。後來,為了防止日本在經濟上趕上來,美國強壓日圓升值,導致日本長達十幾年的經濟衰退,直至今天也沒有復甦過來。
其實,美國根本就不曾把日本當作平等的「盟友」。不久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來華訪問,本來日本也是拉氏亞洲之行的一站,就因為雙方沒有就駐日美軍機場的遷址問題達成協定,訪問就告吹。一點不聽話,就給顏色看,這樣的「盟友」,當得也未免太猥瑣了些。這樣的做法,顯然與真正的「盟友」關係不符。
眾所周知,英國因在外交上過於追隨美國而飽受世人詬病。由於日本近來有明顯的「東施效英」之勢,常有人把日本比做「亞洲的英國」。但實際上,美英與美日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美英由於在血統、語言、文化、宗教以及歷史淵源等諸多方面的特殊關係,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相互之間都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與互信。(文匯論壇)
|